璀璨华夏:挽千古意难平第二艺术
第474章 苏联解体(一)(第3页)
甚至当时的苏联在已经在一周上六休一的情况下,还在向一周上五休二迈进。
这绝不是一个物资供应水平真的那么“差”的国家会做出的选择。
而相较中国的物质水平还长期不如苏联呢,经历了三年大灾,乃至被西方营造了许多崩溃论,但中国从未如西方所愿。
可是物质水平又的确严重影响到了苏联,因为到了苏联解体前夕时,经过几十年发展,苏联的物质供应反而匮乏到城市的商店货架常常空空如也,民众需要排长队购买生活必需品。
从人民衣食无忧到连吃饭穿衣都成问题的巨大转变,这里面才是苏联会走向解体的关键原因之一。
这就要讲到推动苏联进行过于激进的改革,迫切想要苏联进行西化的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
1953年,斯大林去世时期,那时的戈尔巴乔夫还在莫斯科大学就读法律系。
斯大林在世时以他无比的威望带领着苏联前进,可是在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再无人有斯大林那样的个人影响力。
本就是法律系与政治密切相关的戈尔巴乔夫,不由得产生一个问题,国家的命运难道要寄托于某个人的威望和能力走下去吗?这又真的能走远吗?
而正在这之后,戈尔巴乔夫从接替权力的赫鲁晓夫对斯大林全盘否定中似乎找到了答案。
从此以后,戈尔巴乔夫就在心里埋下了一个理念,苏联要想变成一个由体制自行维系运转的正常国家,就必须避免个人主义,以及个人主义下诞生的体制,也就是斯大林留下的体制。
但是带领苏联走过二战,推动苏联成为世界的一级斯大林和斯大林留下的制度,又真的会是如赫鲁晓夫或戈尔巴乔夫所以为的那么错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