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苏联解体(一)(第2页)

完整时的苏联尚且还要靠摆脱加盟国来减负,解体后资源分散,人口分散,俄罗斯更不可能有抗衡美国的基础。”

“经济体制的不同,能使像国家科技快速发展,却又能让国家被逼迫到分崩离析。

如果后世的苏联能因体制而瓦解,那我朝如果不能对自己的体制极尽完善,或是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地完善,那即便整个地球世界能因我们一时的武力和科技统一在一起,也难保更长远的未来我们不会步苏联后尘。”

……

【有二十万党员时,能够推翻沙皇建立政权的苏联,怎么到了九十年代两千万党员的时候,没有外部战争,没有内部造反,反而在这个和平年代却轰然倒塌。

尤其是在大多数苏联人都不愿意看到苏联解体的情况下苏联解体。

这个结果不仅是敌对的西方人诧异,就是苏联人自己都极为出乎意料。

事后对此原因做结论时,有说是因为苏联的经济体制和模式僵化,经济结构失衡,重工业和军工高度发达,但农业和轻工业非常欠缺,人民物质水平相较西方还很落后。也有说政治体制弊端明显,官僚主义严重,腐败现象滋生,以及西方渗透让苏联人民看到了苏联的落后,使得政府的公信力和人民的执行力进一步下降,无法有效应对各种社会问题。

这些问题叠加在一起确实严重,但还不足以让苏联这么一个庞大的国家选择解体这样一个难以承受的结果。

先说苏联当时的物质水平。

因为苏联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物质资源和生产力优先倾斜重工和军工发展,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确相对滞后,但是六七十年代基本的食品种类如面包、牛奶等能保证一定程度的供应,城市居民凭票证可定期购买到定量的食品。

基本的衣食住行,这是每个国家再怎么考虑竞争问题都必定会优先解决的问题。

有能力推行计划经济的苏联又怎么会忽视这一点?

而且那时的苏联还有余力大力推动居民的住房建设,大多数苏联人民都有资格分到免费住房,而且不用承担水电开支,集体农庄的职工也有相关单位解决住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