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华夏:挽千古意难平第二艺术
第426章 钱学森(二)
第四百二十六章 钱学森(二)
【这一刻,钱学森肩负起国家的重任和民族的希望。
但是这时候的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国家各项建设事业才只是刚刚从满目疮痍中实现从无到有的第一步。
而这时的中国在导弹事业基础建设与理论都还是一片空白。
安顿好住处后,钱学森一刻不停开始全身心投入到思考中。
他用自己毕生所学,将导弹制造到发射的全过程,甚至是人造卫星和雷达,乃至空间站的整体构思,以文字的方式写出一篇关于中国国防建设意见书。
教员看完他的文章后无比欣慰,当即下达命令安排聂荣臻元帅全方位扶持配合钱学森开展工作。
钱学森表示当下最需要有基础知识的人才,组织就立即从全国调来一群专业骨干知识分子。
钱学森表示需要足够的研究和实验场地,组织就派出解放军到巴丹吉林沙漠开辟荒野建立实验基地。
虽然新中国刚建立不久,又经历朝鲜战争将家底都掏空了,但是国防事业上的迫切需求,只要是有科研需要国家都会竭尽全力支持。
因为钱学森和科学家们是在为国家铸造一把锋利的宝剑,这把宝剑在手,国家才会有尊严,人民才会有和平。
到1957年10月,此时的苏联也开始同意向中国提供导弹样品和相关技术资料。
并派遣专家帮助中国建设导弹试验靶场和导弹研究机构等。
但是苏联表面上看似为了共产主义共运,在援助方面落落大方,可是在实际教学时处处提防中国的学员,始终有所保留。
在技术资料提供上,苏联提供的部分资料存在不完整、不准确的情况,一些关键技术细节被隐瞒或模糊处理。
缺失了这些核心技术资料,让中国科研人员对导弹技术难以深入理解和掌握。
在专家指导方面,苏联专家虽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指导,但在涉及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时,往往有所保留,不愿倾囊相授,有意限制了中国技术人员对苏联先进技术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