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钱学森(一)

第四百二十五章 钱学森(一)

 

【钱学森,1911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

 

当时的中国动荡不休,国内既没有安稳的学习环境,也没有足够前沿与时俱进的科技水平。

 

科技的发展就是国家的发展,可那时的中国前途昏暗。

 

自幼向学,怀以用学识报效国家,让国家脱离贫困落后的钱学森,在国内学习时,就因刻苦勤勉和本就极高的学习天赋,在学习一道上缕缕突破常理。

 

又得益于家庭教育,3岁时就能背诵众多蒙学读物。

 

在学校时,他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速度远超常人,成绩优异,尤其在数学、物理等学科表现突出。

 

十八岁时,考入国立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攻读铁道机械工程专业。

 

二十岁时,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占东三省。

 

这让他更深刻地认识到国家的积贫积弱与面临的危亡局面。

 

爱国情怀强烈的他与同窗们一起组织的抗日救亡活动,走上街头宣传抗日,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和抗日决心。

 

此外,还积极参与募捐活动,为抗战前线的将士们筹集物资和资金,以实际行动支持抗战。

 

也是在这期间,他接触到了社会主义,了解到红军、苏区和红色政权的存在,也对国民党政府的所作所为有了更多了解,人生观就此迎来新的感悟。

 

但是他也明白,作为学生他能为国家做出的最大帮助,应该是用自己的学识改变国家科技落后以致全面落后的局面。

 

于是他在1934年考取清华大学“庚款留美”,选择成为航空机架专业的公费生。

 

1935年,正式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仅一年后就靠着自己超乎常人的努力和天赋,获得航空工程硕士学位。

 

而正常进修获得航空硕士学位,则需要二到三年。

 

1936年,转至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来自中国这个落后国家的钱学森,获得了被后来誉为美国航空航天之父的冯·卡门青睐,收钱学森为徒。

 

博士毕业后,钱学森在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担任研究员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