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明1128西洋湖边

第988章 淮北惨状(第2页)

 

里正马六,原是颖州小吏,投靠伪齐后腰挂狗头旗徽,扯着嗓子喊:「跪!向燕京叩首!」

 

众人缓缓跪下,泥地已被膝盖压出凹痕。老妇陈氏,年近六十,双手颤抖,叩首时低声咒骂:「女真狗,刘豫狗,逼俺们跪到死!」她身旁的孙女小花忙捂住她的嘴,低声道:「奶奶,别说了,黏竿处的眼线盯着呢!」

 

巷尾,一个黑衣人影闪过,手按刀柄,目光如鹰。昨夜,城东的酒肆老板因叩首时嘀咕「卖国贼」,被黏竿处拖走,至今无踪。

 

「转!向汴京叩首!」马六喊得有气无力,显然也厌倦了这羞辱的仪式。

 

人群转身,面向西北的伪齐都城汴京,再次三跪九叩。狗头旗在晨雾中摇曳,彷佛压在每人心头的巨石。陈氏叩到最后一下,额头渗出血丝,喃喃道:「祖宗啊,俺陈氏一门,靖康年间死光了,还要跪这狗头皇帝……」

 

叩毕,人群散去,有人回破屋,有人去城外庄园做苦力,更多人偷偷望向淮河南岸的寿春。

 

那里,明国的铁路工地和工厂集市的噪音隐约可见,传闻那里的火器能打得金兵满地找牙。陈氏低声对小花道:「忍着,俺听说义军在熊耳山,迟早杀过来!」

 

巷角,一双锐利的眼从破墙后收回。那是潜伏义军的探子李二狗,腰间藏着短匕,准备今晚混入走私船,送情报到寿春。

 

卯时,颖州县衙破败的堂内,县令张文贵斜靠在胡床上,面前一盘黍粥早已冷透。他年约五十,原是北宋乡绅,靖康后投伪齐,靠献媚得了这伪县令的位子。堂前,正绿狗头旗的破洞,彷佛嘲笑他的无能。

 
「大人!」书吏王七匆匆跑进,手中捏着一封汴京急报,「河南国主催粮!说三日内要两千石黍米,否则拿您问罪!」

 

张文贵脸色一白,拍案道:「两千石?颖州库房连一百石都凑不齐!这破烂城池,半数人连饭都吃不上,哪来的粮?」

 

王七压低声音:「大人,国主最近又在挖宋室皇陵,听说连哲宗的永泰陵都刨了!他急着筹军饷再攻商丘,黏竿处盯得紧,咱们不交粮,怕是要掉脑袋!」

 

张文贵擦了把冷汗,咬牙道:「去!把城外的庄园再榨一遍!还有,派人巡淮河,抓几个偷渡的,说他们通明军,换点赏钱!」

 

王七苦笑:「大人,绿鍪军自从板渚被烧,早就吓破了胆,哪敢巡河?前日派去淮河的二十人,回来时一半脑袋挂在树上,说是义军干的!」

 

张文贵瘫坐回椅,喃喃道:「杨再兴这贼寇,烧了板渚还不够,现在又在颖州闹腾……罢了,写封奏疏,说颖州民穷财尽,求国主宽限!」

 

他提笔的手微微发抖,窗外一阵寒风吹过,狗头旗猎猎作响,彷佛预示这伪县衙的末日。

 

巳时,颖州城外,淮河北岸的凄凉荒野,杂草灌木丛生,掩盖了昔日的渡口。迁界禁海两三年,村落荒废,唯有几条隐秘小径通向河边,供走私者与偷渡者冒死南渡。对岸,寿春的明国旗帜隐约可见,铁路的汽笛声偶尔传来,彷佛希望的低语。

 

河边一处芦苇丛中,走私头子赵老三正指挥几个汉子,将一筐黍米与皮革装上小船。他年约四十,原是陈留的商贩,金军迁界后转做走私,与明国寿春的商人交易火器与布匹。今晚,他还要带一个偷渡者——义军探子李二狗——南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