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3章 岛链喧嚣
归仁县的城墙依旧坚固,但早已不再是军事要塞,而是行政与文化的中心。天孙裕泰——如今已改回祖姓「孙玉泰」,仍挂着「琉球安抚使」的虚衔,但实际政务早已由金陵派遣的流官接手。他的府邸仍保留着东吴士族的雅致,庭院里栽着从会稽移来的梅树,花开时节,他常邀归仁县的士绅饮酒赋诗,追忆祖辈的江东旧事。
而真正掌控冲绳命脉的,是那霸市。
那霸的街道纵横如棋盘,青石板路两侧商铺林立,吴语、闽南话、琉球土语,甚至倭商的高声叫卖混杂在一起。城中央的「明德广场」上,一座巨大的日晷矗立,四周刻着十二时辰与节气,供市民核对时间——这是东海道实验中学设计的「公晷」,全岛商户皆依此作息。
广场北侧是「东海商行」的总部,三层砖木结构,飞檐翘角,气派非凡。每日清晨,商贾们在此议价,砂糖、朗姆酒、珍珠、硫磺、南洋香料……货单上的商品琳琅满目。商会会长李恢已年近五旬,鬓角微霜,但精神矍铄,正与几位大食商人商谈下一季的订单。
「今年的黑糖产量比去年多了三成,若走泉州港,利润还能再提两成。」李恢指着账册说道。
「李会长,听说舟山本岛又在试新式帆船,若真能缩短航程,我们愿再加价!」大食商人眼中闪着精光。
李恢笑而不语,心中暗忖:「何止新船?金陵工部已在试制蒸汽轮机,若成,东海商贸将再翻一番……」
冲绳岛的农田已开垦至一百七十万宋亩,主要分布在归仁县与那霸郊外。流民们最初分得的「功勋田」,如今大多已成熟地,稻麦轮作,一年两熟。田垄间水车转动,灌溉沟渠纵横如网,这些都是金陵工部设计的「新式农法」,使得冲绳的粮食不仅能自给,还能供应硫磺矿场的劳工与驻军。
「阿爹,今年的稻子比去年沉!」田埂上,一个十来岁的少年捧着刚割下的稻穗,兴奋地跑向父亲。
那汉子擦了擦汗,笑道:「学堂里教的堆肥法子果然有用!明年再试轮作,收成还能更好。」
少年点点头,眼中闪着期待:「先生说了,若我能考进东海道实验中学,将来还能去明华大学读工科!」
东海道实验中学是冲绳岛上最受重视的机构,孩童们上午习《千字文》《算术》,下午则分科学习——农家的孩子学稼穑,商贾子弟学记账,匠户之子则入工坊实习。最优秀的学子,会被荐往震旦大学深造,成为未来的吏员、工匠甚至船长。
那霸城东的工坊区,终日蒸汽缭绕。制糖厂、酿酒坊、铁器作坊、硫磺精炼场……机杼声、锤锻声、蒸馏器的嘶鸣交织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