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明1128西洋湖边

第916章 北海归航(第3页)

 

舰桥上,北冥海军司令王大虎身披藏蓝军服,胸前铜扣映朝霞,稳握舵盘,目光如炬。副司令周蒙花一手持航海图,一手校对测距仪,语声沉稳:「函馆港,距离三里,航速五节,气压稳定九十五磅,传动轴无异常。」

 

舰首甲板,副舰长叶承灏放下望远镜,转身对身旁学生舰官低声道:「极地冷水,锅炉未见结霜,螺旋桨转速稳,这船比设计图强了三成。」

 

「那是汤铁牛的锅炉,马鞍山的钢!」舰官笑道,手中笔记已密密记下航程数据:金陵至济州八百里,三日两夜;济州至对马五百里,两日一夜;对马至函馆千二百里,四日三夜。每一滴冷凝水、每一次气阀开合,皆成未来海事教科书的基石。

 

汽笛再鸣,三响长音,港岸爆发雷鸣欢呼。移民挥舞红底日月旗,阿伊努渔民高举鱼叉,孩童攀上木桩,争看「会喷烟的铁龙」。老工匠程九,马鞍山首批赴北疆移民,捶胸拭泪:「老子打了一辈子铁,没想到铁船能游到这冰天雪地!」

 

沧海龙吟号缓缓靠港,铁锚轰然入水,螺旋桨停转,舰身微震,稳稳泊于栈桥。港内军号响起,驻岛海军敬礼,柴进快步上前,声如洪钟:「北疆函馆港,恭迎北冥舰队!沧海龙吟号,归航大吉!」

 

王大虎踏下旋梯,军靴踏响木板,回礼道:「北冥海军第一舰队,完成远征任务,函馆港接舰完备,煤炭与淡水即刻补给!」

 

周蒙花手持航行日志,交予柴进,眼中难掩激动:「这舰在极地航行,锅炉气压未降,轴承不烫,汤思退的传动轴稳如泰山。下一程,我们要试炮!」

 

柴进接过日志,翻看数据,啧啧称奇:「金陵到函馆,三千里海途,无一故障,这船不只是舰,是明国的脊梁!」

 

码头高台上,河北移民与阿伊努代表围聚,献上鲑鱼与海豹皮,颂词如歌:「铁龙乘浪,国威北来,函馆永固,万年无灾!」王大虎代表舰队回赠火绳枪十支、江南丝绸百匹,宣示明国恩威:「北疆乃大明国土,沧海龙吟号巡海,护尔等安宁,开渔业万年!」

 

岸边,震旦大学学生舰官忙碌记录:港内风速二节,水温五度,锅炉冷却时间一刻钟。叶承灏低声对同伴道:「这港是跳板,下一站库页岛,沧海龙吟号要试极寒海域,火炮得调校,否则结冰卡膛。」

 

「火炮不急,」同伴笑答,「你看这港,半年前还是荒滩,柴进带人建了码头、修所,连阿伊努人都喊『明国万胜』。这舰不只巡海,是开疆!」

 

夕阳西斜,海面金光粼粼。沧海龙吟号补给完毕,锅炉再燃,浓烟冲天。码头火把点燃,移民与渔民围聚,高唱北疆渔歌,送舰队夜泊。王大虎站在舰桥,望着函馆港灯火,沉声道:「这不是终点。北海万里,库页、千岛,皆待我舰。方梦华说,『海路开启,国威五洋』,今日,吾辈始践!」

 

周蒙花点头,指着航海图:「库页岛,极寒海域,试炮与耐冰,成则北疆无忧。倭国、北高丽,皆将俯首。」

 

舰内,工匠与学生席地而坐,围着火炉,分食鲑鱼汤,笑谈远航。汤铁牛的学徒小程举碗道:「这舰是我师父的心血,下一艘,我要设计!」

 

「好,」叶承灏拍他肩头,「下艘舰,叫『沧海破军』,火炮五十门,横扫金狗!」

 

夜深,函馆港静谧,星光映海。沧海龙吟号舰桥灯火通明,学生舰官校对航图,工匠检修锅炉,军士擦拭火炮。远处,阿伊努渔火摇曳,移民木屋炊烟袅袅。这一刻,北疆不再是荒寒之地,而是明国海权的北门,沧海龙吟号的锚地。

 

后世史书载:永乐十二年三月初三,沧海龙吟号归航函馆,开北疆海权之始。自此,明国舰队巡五洋,威震四海,北海函馆,永为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