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7章 风起阿勒颇(第2页)
众人踏入仓库,原本以为他会展示传闻中的「火杖」或「魔法水晶」,却惊讶发现,摆在正中央的,是一辆车架纤细、两轮嵌铁、踏板连炼的奇特机具。
伊玛德丁·赞吉身穿沉黑丝锦长袍,头戴缀金包头巾,身后是数名来自马尔丁与摩苏尔的亲兵,推着一辆他自上海滩市集花了六十贯银钞买来的明制上海牌自行车。铁轮光亮,车身经油封抛光,比任何阿拉伯匠人见过的马车构件都精致细巧。
他的左右列坐着十二名乌理玛(宗教学者),其中三位出身哈乃斐派经学院,态度冷淡如霜;另有数十名商贾头目,包括萨拉丁商队的领主、巴格达香料大户与东来的回教泉州巨贾哈三·林。这场展示,对他而言不止是炫技,更是一次改革思想的试探风向。
「诸位,」伊玛德丁·赞吉朗声开口,「这便是朕此行最珍贵的收获之一——当朕行至明国之时,那里的百姓以此车代步,明国人称之为‘自转车’,可以凭双足踏动前行,数息之间快过快马,且不需喂草、不会倦怠、不造粪便,妇孺皆能使用。它非妖术,非魔法,而是工艺之果。」
他说罢,示意左右,一名贴身仆从穿着异样的短袍走上前来,一跃而上,双足交替,两轮车顿时滑出,圈仓绕行,如飞鸟掠地,一脚蹬地,竟滑然前行,驶过广场中央,一圈绕出,稳健如骑骏马。明光闪闪的炼条驱动后轮,发出金属滑顺之声,引得在场阿訇低声议论,商贾们则目光炯炯。
伊玛德丁·赞吉微笑不语,取出一本《明州学塾制器入门》,在众人前摊开:「此乃明国十三岁学童习得的基础之技。齿轮、炼条、轴承、车架之结构,皆可学可解,并非魔法也非巫术。」
他顿了顿,又指著书页上一幅「车架剖面图」:「朕已命工匠依图仿制,虽尚未达明国之精细,但若能取铁、制钢、学绘图,三年之内可大批制造。」
商人们目光互换,逐渐露出心动神色。毕竟这不再是神学之争,而是成本与利润的衡量。城中短途运货、行商往来,若能省去骡马,不啻于降神赐福。
「可沙地难行,无石铺道,这车岂不陷沙而废?」另一名身穿蓝袍的商贾疑问。
「诚然。」伊玛德丁·赞吉点头,「但若在城中修石板道,让书吏、信差、医者以此代步,能一日往返三区、五坊,节省无数人力。更有甚者,此物不食一粮、不喝一水,便是战时断补,也可续用。」
他环顾四方,又道:「朕非要你们一日信之。朕只求你们看、听、试。如其用处可见,朕愿出银百贯设车工坊,招学徒、授书艺、试城道。若三月之后仍无可见之利,朕自罢手,焚此车于城前。」
仓内一片寂静。
阿訇们面面相觑,年轻者欲言又止,老者则皱眉不语;商贾们则低声议论,有人悄声道:「若真如此便捷,送帐册、交契书,岂非可省两成脚夫?」
数月后当第一辆「赞吉自制木骨车」成功自摩苏尔送盐至幼发拉底西岸时,人们终于明白,他带回的不是恶魔的轮子,而是未来的希望。
然而当赞吉王试图在摩苏尔建立仿照泉州样式的「通商银行」,开办银本位存放贷款制度时,他最倚重的大阿訇立刻站出来发出反对:「凡牟利之贷,皆为利巴,真主在《古兰经》中明言其罪如与真主为敌!」
而同时在阿勒颇新设的「少年学宫」试图仿效明国初等学校制度,让男女童子同堂而坐、学数学习制图,更是引爆了宗教学院的一场怒火:「男女不得混处,女子应在父兄庇护之下以贞洁为本,此等学堂败坏伦理,逆天而行!」
再加上派遣二王子努尔丁远赴上海,俨然变成一场「异教化灾难」的预演。传统教士与富户结成松散联盟,在街头巷尾散布「苏丹已被东方女巫勾引欲弃圣法而崇异端」的耳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