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四州之外
上海滩,这座江南繁华之地,顿时失去以往的喧嚣与热闹。股市崩盘的消息传遍全城,商行倒闭的门板钉满了告示,地契和银票在地上随风飘散,却无人拾起。街头巷尾,百姓行色匆匆,神情惶恐;富商巨贾则各有盘算,纷纷筹划未来的退路。
大户俞氏家族早已秘密剃辫,准备迎接「新主」。他们笃信金兵入主江南后,一统天下势不可挡,愿意扶持本地士绅以稳定局面,自家财产将得以保全。而对面施家却大不相同——施家家主变卖了所有田地和房产,筹集巨资,决意投奔江陵的赵构朝廷,宁舍家财,不降金虏。
而更为机敏的商人们早已将目光投向东海。舟山军的实力和秩序,在江南局势崩坏中成为少数值得信赖的庇护港湾。上海码头的船票价格飙升,一张去往冲绳、台湾、北海道或济州岛的船票,能让人卖掉半生积蓄,但即便如此,仍然一票难求。
与此同时,明海银行大厦上,一名衣衫褴褛的投机商攀上八楼天台。他曾是上海滩股市的风云人物,但这场灾难让他倾家荡产。站在风中,他高声大笑,将手中的股票、地契和银票撒向空中,随即纵身跃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的身影在上海滩的哀歌中,化为众人惊恐的注脚。
然而,在这片混乱中,也有人暗自收购那些被丢弃的「废纸」。他们是少数对明教舟山军有所了解的人——这些纸面资产或许在眼下毫无价值,但一旦明教反击成功,重新建立江南的秩序,它们或将成为翻盘的筹码。
「明教不会坐视金兵染指上海滩。」一名衣着简朴却目光炯炯的舟山军退役老卒喃喃自语。他已将多年积蓄悄然换成那些廉价的资产。他深信明教四大军的军纪和决断力,尤其是多年来在江南本土草莽间低调隐藏的实力,这场「放弃上海」的狂潮不过是短暂的迷雾,亮剑时刻马上到来。
上海滩的最后一丝理智,并非依靠慌乱的人心,而是寄托于那些无声无息的反击计划中。江南并非无人可守,金兵的刀锋,尚未触及上海的喉咙。
随后几天内江南明教四路大军如洪水般席卷苏、常、宣、湖四州,将过江金兵重新逼回润州孤城。自苏湖平原一线再无金兵踪迹,江南战局一时间看似明朗。然而,这场酣畅淋漓的胜利也悄然标志着明教与宋廷彻底决裂,方腊失败以来那条隐忍潜伏、半招安的江湖路线宣告终结。
上海滩的明海商会租界曾经依靠秀州官府的合法地契与宋廷周旋,「定海郡主」的封号更是方梦华在宋朝腹地活动的「丹书铁券」,这些都成为维系明教在江南发展的屏障。然而随着明教大军堂而皇之横扫江南,世人再难将其视为「东海义军」,而是一个已经占领十二座中土州府(明、登、莱、秀、海、建、通、泰、苏、常、宣、湖)外加几百万人口海外领地的新割据政权。
江南商界的反应迅速而激烈。短短数日,上海滩再次成为焦点。几乎是明教攻占四州的消息传出的同时,市场的温度迅速恢复。
「明教旗帜插遍苏湖平原,他们终究还是打算建国了!」市场中,有人欢欣鼓舞地喊着。那些此前被视作废纸的地契、股份和债券,突然成为炙手可热的抢手货。特别是明海银行发行的「通用银钞」和明海商会各地实业的股份,一时间竟逆势飙升,买盘汹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