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明1128西洋湖边

第600章 四州之外(第2页)

 但乐观者的狂热并未掩盖悲观者的冷静。「明教如今要同时对抗金虏与宋廷,这条路未免太险了。」一位老商人摇头叹息。他将手中刚刚涨价的明教债券全数抛售,「纸面上有苏湖四州,可这土地能保多久?宋廷若全力反扑,金兵若倾巢南下,明教恐怕撑不过一年。」 

 市场分歧严重,价格在巨大的交易量中剧烈波动。一部分人疯狂抢购,一部分人加速抛售,仿佛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预言正在此刻交锋。 

 「这可真是一场赌局。」明海银行市场部会议室内,几个老资格的金融家正围桌争论。 

 「明教有信心,也有战力。苏湖平原的粮仓一旦稳定,江南就是根基。」穿着简朴但神色坚定的朱天财说道。他来自舟山朱家,亲历过明教在东海的崛起,「金兵南下是江南百姓的灾难,但对明教来说是天赐良机。我们已经见识过他们在战场上的奇迹。」 

 「可同一时间面对两大强敌,这样的赌注太大了。」另一位老者周板桥摇头,「金和宋都比明教庞然大物得多,我们的胜算太小。」 

 「不管如何,市场已经回暖。赌注是否成立,得看明教能否打出更多的胜利。」钱玉平静道。 

 太湖平原四州尽失,尤其是湖州的陷落,迅速引爆了临安城内的焦虑情绪。曾经的南宋行都,如今不过是一座孤城。临安北面只剩下独松关一道防线,南面虽然有浙水(钱塘江)阻隔形势亦岌岌可危。 

 赵楷的小朝廷内,文武大臣们议论纷纷。枢密使高俅率先发言,冷静分析道:「眼下局势虽险,但未到绝境。独松关险峻难攻,只要守住北面,舟山军也难越钱塘江而来。更何况越州尚在我们手中,南线一时无忧。」 

 然而,右仆射宇文粹中却忧心忡忡,他提议道:「陛下,眼下太湖平原尽入明教之手,临安已是孤城。依臣之见,不如趁局势未完全崩溃时,迁都台州或温州。浙东沿海虽非长久之计,但可保安全。」 

 赵楷摇头苦笑道:「宇文相,浙东沿海州府表面虽未陷入明教之手,可那里全是舟山军的势力范围。台州、温州、福州的城池外围,哪个不是明教山寨遍布?朕若前往,岂非自投罗网?」 

 众人沉默,气氛愈加凝重。张九成试探着说道:「陛下既无意东迁,不如放弃帝号,仍称郓王,亲赴江陵投靠建炎皇帝。如今江陵行在有军有财,殿下若去,亦可图个退路。」 

 赵楷闻言,冷哼一声:「投奔赵构?他虽是朕的九弟,但朕年长且有父皇亲赐传位诏书,他能容朕多久?」 

 赵楷毕竟是状元之才,虽处困局却依然冷静。他冷笑着看向张九成:「朕若弃帝号,往江陵投降,非但颜面尽失,亦是自取灭亡。与其如此,不如留在临安,做个安分的嘉兴皇帝。明教虽势如破竹,却迟迟未动朕,这其中自然有他们不动的道理。何必自乱阵脚?」 

 定下方针后,赵楷不再理会群臣纷扰。他以「嘉兴皇帝」的名义继续担任临安知府,每日批阅文书、关心城中粮草分配,竟颇有几分安然自得的模样。 

 他私下对贴身宦官说道:「舟山军若真兵临城下,朕自会敞开城门投降。生死祸福,且看天命,何须多虑?」 

 此时的临安城内,百姓们虽然听闻太湖平原的战事,却对朝廷依旧存有一丝期望。酒楼茶馆中,不乏对赵楷的称赞:「嘉兴皇帝胸有大略,知兵懂理,明教未动他,必是顾忌他仁义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