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明1128西洋湖边

第438章 琉球云波

 万座毛的风吹过归仁半岛,将海浪的声音送入天孫裕泰的府邸。他站在厅堂外,望着远方稻田纵横的山脚,心中感慨万千。这里的土地自他的祖先东吴孙氏流亡至此后,已历经八百年风雨。而今,归仁县虽依然由他管辖,但身边却多了一些舟山军的陌生面孔。 

 「裕泰公,县城新修的码头已经建成,第一批从那霸送来的粮食和工具刚卸船。」一名县府文书恭敬地禀报。 

 天孫裕泰点点头:「好,传令下去,务必与吴地移民多加沟通。虽然他们是新来的,但与我天孫氏共同守护这片土地,是我们的责任。」 

 旁边一名年轻女子身着劲装,眉目清秀,却眼神凌厉。她是天孫裕泰的妹妹天孙裕美久、曾经的大巫祝,如今改回祖姓为孙玉校,并担任倭百花营的营长。 

 「王兄,这片土地将来不仅是我们的琉球国归仁县,更是舟山军的桥头堡。」孙玉校语气坚定,「这些会稽故地来的百姓虽然有些粗鲁,但他们的韧性与勤劳令人敬佩。未来,我们天孫氏的血脉也必须与他们融为一体,才能在这片海岛上生生不息。」 

 天孫裕泰沉思片刻,叹道:「希望如此吧。」 

 南部的那霸市,已然成为小琉球的经济与工业中心。按照舟山军的规划,这里建有工厂、学校和集市,俨然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城市。 

 在一家纺织厂中,十几台手摇纺车正在高速运转,女工们灵活地穿梭其间。厂长李学义是舟山军派来的技术员,他站在一旁指导工人操作。 

 「这批布料将直接运回舟山,供给明教商会的订单。大家干得好,年底都会有额外赏银。」李学义笑着鼓励道。 

 工厂外,几名孩子正背着书包走向希望小学。这是那霸市最受关注的项目之一,由舟山军按照近代教育模式兴建,设有基础的读写课程和简单的技艺培训。 

 「妈妈说,将来读完书,就能进工厂做事。」一个小女孩骄傲地说。 

 「我才不想进工厂!我要像光明教主一样,做个大英雄!」另一个男孩挥舞着拳头,脸上满是憧憬。 

 在那霸城外,一片片新开垦的稻田与沟渠纵横交错。十万浙西流民被安置在这里,每人分得百亩田地。他们多是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贫苦农民,如今终于有了可以安居的土地。 

 一名中年农夫正在田埂上指挥家人插秧。他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着说道:「没想到,我们一家还能有这么多地。这是教主的恩典,我们一定要把这里种得比睦州更好!」 

 邻居大婶挑着水桶走过,搭话道:「是啊,这地方不缺水,地又肥沃,只要不打仗,我们这日子就算熬出头了。」 

 尽管岛上新移民的到来带来了繁荣,但也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一些矛盾。归仁县的琉球土著居民依旧坚持着古老的东吴山越信仰与习俗,他们对浙西宋人移民的饮食、语言和礼仪感到陌生。 

 孙玉校在营地中召集两拨代表进行调解。她面无表情地扫视全场,语气铿锵有力:「你们的文化不同,但都在这片土地上生活。浙西的兄弟要尊重本地的风俗,归仁的百姓也要接受外来的新事物。只有团结,才能让这片土地更强大。」 

 一名浙西代表小声嘟囔:「谁让他们说话我们听不懂,还总盯着我们的田。」 

 归仁代表立刻反驳:「这是我们的地盘,你们新来的应该客气点!」 

 孙玉校冷冷地拍了一下桌子:「够了!不管是谁,都要记住,你们现在都归方教主统领,教主她看重的是大家的和睦与劳作成果,谁再挑事,就别怪我不客气!」 

 两拨人安静下来,不敢再多说。 

 夜幕降临,归仁半岛的灯火与那霸市的灯光遥相辉映。孙玉校站在营地外,望着远处的稻田和港口,心中默念: 

 「舟山军带来的新秩序已经扎根。无论是天孫氏的血脉,还是东吴故地来的流民,我们终将融合成一体,共同守护这片岛屿,为明教的事业开辟新的未来。」 

 远处的海浪拍打着礁石,似在回应她的心声。这座岛屿正在经历一场新旧交替的变革,而它的未来,也将随着舟山军的脚步,融入更大的东海版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