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浪迹天涯(第2页)
婚期暂时未定,不过理当也会很快,梁朝各地的劝进表都已送到朝廷,等萧砚就封秦王,大婚便会同步进行,他本人则要再走一趟凤翔将女帝接回去,这两件事都是许多人喜闻乐见的大事。
在洛阳停驻了两日,萧砚接受了河南府包括魏王张全义及众多官员的贺拜,并提拔了一些在战事中表现良好的官员,同时表示会加封张全义为太师。
张全义在平灭杨师厚一事上表现的很不错,作为萧砚的内应很是引诱了一大批内部反对势力上钩,前后也不遗余力的配合萧砚行事,萧砚自然对其很满意。
张全义很是恭敬,顺势就用年老为借口辞去河南尹,表示想去东都颐养天年,萧砚却并未允准,张全义这些年在河南府干的很好,有“再造都畿”之功,这种擅长发展生产的人才,萧砚巴不得他能再干三十年。
于是张全义退而求其次,请调时任河南府衙内指挥使的次子张继祚入京辅佐萧砚,萧砚欣然接受,当场就任命张继祚为天策府祭酒,然后才带着班师大军继续从洛阳启程。
因为打了胜仗,大家都归途心切,速度倒是不慢。八月下旬,各军到达汴京,时值炎炎夏日气温很高,但拥挤的人群喧嚣异常,热烈的温度更高。
萧砚这次功劳特别大,虽说俘获并未一起抵达,但押解财货的归德军已经在江陵上岸,光列清单的官吏就需要上千人,传回汴京何止轰动。朝中官员由敬翔带领着迎接到了十里地外,还有禁军家眷,也是兴高采烈。
毕竟很多人还是头一回看见,在外打仗反而人越打越多、满载而归的。
“敬相,别来无恙否。”
萧砚简单回应了一些官员的贺拜,唯独让人牵来一匹马,让敬翔与他同行骑马回去。
“上将军攻灭川蜀,收服岐国,秦川得归中原,老夫与同僚们高兴也来不及。”敬翔看起来比起萧砚当年初次见他时老了很多,不过精神很不错,整个人也比当初兵变时更神采奕奕,对萧砚抚须笑道:“就在昨日,张尚书还在给老夫讲,说上将军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他看着俘获名单,夜里激动的整宿都睡不着觉。”
萧砚笑笑,回头看了下,果然看见臣僚中户部尚书张文蔚顶着斗大的两个黑眼圈,不过看起来确实很亢奋。
他骑着马,回顾道旁,全是热情的百姓,最激动的那些人多半是禁军将士的家眷,前几个月,萧砚就已让人把定霸都的家眷迁往汴梁,所以人群中这种欢喜的人很多,毕竟定霸都全军都得到了很丰厚的赏赐。
“伤亡的将士一定要不遗漏的登名造册,每个人都要额外给予抚恤。”萧砚看了一阵,突然转头对身后的韩延徽与一众天策府属官说道。
混迹在属官中的李珽由衷道:“大王体恤将士,战死的将士自然愿意为大王血染沙场,因为他们知道,就算战死了,也能换回大笔钱财让一家人过上好日子……还有大王替他们庇护家眷。”敬翔抚须不语,他早就知道萧砚在军中的威望尤其高。
大军并不全部进城,譬如旧蜀降军就要先行安排在城外军营中,马军也要先去军营交付战马,然后就可以自行解散休整。至于其他不用负责马匹的士卒,有些人在路上发现自己的亲人,也是允许提前离队的。
只有群臣与亲卫军簇拥着萧砚和大将们入城,行至门楼下时,早就有百姓看见了萧砚,一年前萧砚率领河北兵马班师汴京,许多人都对他的形象记忆深刻,这会守在城墙上下的禁军也哗然起来,有人嚷嚷道:“那就是宋王!”
登时间,就有数不清的人在激动的大喊:“宋王战无不胜,大梁军神!!”“万岁!”
许多百姓都瞪圆了眼睛踮着脚翘首,人潮很激昂,毕竟在天策府刻意的宣扬下,大多数人都知道是宋王减免了半数赋税。
一些未曾参战的禁军将士同样很激动。这世道,上位者只可能是武将出身,懂战阵知兵事,这样将士们在下面死战才能得到赏识,大伙儿也才有盼头。如果居住深宫的人不知兵,或者是个文弱者、小孩儿,将士们自然不可能服从,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在前面卖命没人知道,全靠文官嘴皮子,当然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