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铜雀春深锁二徐(第2页)
这名录上记载的人,关键不在于哪些人写了劝进表,而是哪些人没劝进!
所以就算是众人相劝,萧砚也只是回顾左右平静道:“孤对川蜀用兵,都是为了中兴国家,别无他意,且说孤已受封宋王,又何必接受秦王封爵秦王兼任天策上将的事,在历史上并非没有前车之鉴,孤若是当下接受进封,天下人岂不会疑孤有不臣之心”
众人顿时又愣了片刻,垂首立在后面的王建则瞬间瞪大了眼睛,强忍着才没抬起头,但意义很明显:难道、难道你丫竟然没有不臣之心那你费劲巴拉翻山越岭来灭我蜀国作甚
好在礼部尚书杜晓很快就回过神来,急忙说道:“上将军乃国之砥柱,兼定秦川,受封秦王名正言顺,旁人岂敢妄自揣测”
那马少监和其他一些官员也再次纷纷劝谏,连王建都硬着头皮劝了几句。
萧砚很是满意,不过还是道:“天下人悠悠众口,如此封赏,孤实在无法坦然拜受。尚书与诸位就此回去,将这番话告诉朝廷便是。”
杜晓听到这里,可谓秒懂,便再不坚持,叉手拜道:“既然如此,仆且先回长安复命,但请上将军三思!”
马少监与另外几个内宦急得不得了,但见萧砚虽然面色平静,随意扫来的一个眼神却好像藏有猛虎,哪里敢多嘴,亦也跟着杜晓等礼部官员就要告辞退去。
不料这时,萧砚却突然出声道:“孤还有一道上表,烦请尚书代孤交给朝廷。”
说着,他接过一旁公羊左递来的奏章,随口道:“蜀国主王建,得识天命,孤认为可进封为许王,保留殊荣。”
杜晓不敢耽搁,忙毕恭毕敬的双手将奏章接过,更别说有什么异议了。
在萧砚身后的王建登时一愣,复而急忙挤出几滴泪来,感激的拜倒下去。
“仆拜谢上将军!”
其实王建的激动倒也不全是作假,他本人正是许州舞阳生人,虽说得封许王也不可能有机会回许州舞阳就藩,心中却也实有慰藉,更感激萧砚愿意保留他的体面。
跟随他的一些蜀国旧臣亦也感激涕零的下拜,有甚者居然还哭出声来。
萧砚随手拍了拍王建的肩膀宽慰了两句,又亲自送将杜晓等人送到了大门外,弄得后者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几次揖礼后才被人领着去驿馆暂行休息,毕竟他们很快又要马不停蹄的赶回去复命。
萧砚这才领着天策府的属官离去,不过他也并未回下榻处,而是又回到了衙署,拉着蜀国的旧臣周庠、张格以及另外一些蜀国原有的大臣,对着一副地图商议了一些事。
他让王建能够保留体面,是大有好处的。
毕竟王建这个蜀帝,到底也算有天下人公开认可的名分,其人经营蜀地近二十年,也不可能没有忠心的团体,譬如那位蜀国左仆射庾传素,到了现在,居然也愿意一心侍奉王建。
看见王建没有太被羞辱,仍还可以获得国君的待遇,蜀人对于萧砚的排斥性也会小上许多。
萧砚之前在成都已经待了一个多月,早就陆续与蜀国各地的官员见过面,并暂时做了些认人事安排。当然首要的事自是先把蜀国的将领连同其家眷分批送到了关中,连同一些精锐兵马与他们的家人,同样迁往中原。
在做这些的同时,他还调整了蜀国原有的州镇。他与众人议事相对的地图,就是在西川、东川、黔中的基础上,重新划分出了数道,包括但不限于将战略要地剑阁从东川摘出来,并入汉中管辖,对于其他诸如阴平、绵竹关等关隘也交错划分。
最后的实际目的,便是要将川蜀的经济中心与战略要地完完全全的划分开。就此划分后,成都平原以及盆地腹地虽是川蜀最富庶的地方,但半点可守的险地都无,而其他战略要地,却也只空有要地,无法做到完全的自给自足。
如此一来,便能粗略降低蜀地重新割据的可能,后面萧砚还会有迁蜀地豪族出川、垄断盐铁、修缮道路、减少川蜀地方储备等措施,不过道阻且长,自不会累加于当下一时。
所谓“山川之险不足恃,人心向背为根本”,要想做到这一目标,“分权、控军、弱经、化文”这四条策略一条都不能少,好在是萧砚亲手灭了蜀国,会有充足的时间来做这些,且娆疆、岭南都扎根在川蜀后背,亦能有所防控。
萧砚只需要安排好一些上层的事,后面的事务,自有天策府派来留守蜀地的属官来充实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