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秦王(六)(第3页)

余仲出声询问:“大王可是要利用定军山围堵王宗弼,使其无法驰援南郑”

“是、或不是。”萧砚道:“待王宗弼领兵出百牢关过定军山,我军两部配合,可将其围歼。王宗弼若不敢战,有定军山堵其后路,其人只能北走,我军即可占据百牢关,沿着大道长驱南下扫荡利州全境,进而直接攻占剑阁关!”

顿时有几个将领面面相觑,神情紧张。

诸将都围在左右,凑的很近,萧砚很清楚便能看出众人的神色,看起来,不少人都多少有些疑惑。

不过萧砚打赢了诸次大战,在军中的威信达到了无法想象的高度,如今又是宋王、天策上将、拥立新君的唯一权臣,整个大梁军政都由他一言决策,所以向来没人会质疑他的决策。

不过李思安仗着自己头铁,还是开口道:“上将军,为何不聚全部兵马攻占南郑只要打下了南郑,擒了王建,器械粮草什么都不缺,蜀军能拿我们如何还能依托南郑打援。”

这个时候倒没人会嫌李思安竟敢顶撞萧砚,归德军上下将领也从未觉得这厮居然还挺顺眼,此时李思安也显然是问出了大部分人心中的问题。

萧砚回顾左右,遂开口道:“我此次突袭汉中,不过只择选了归德军与侍卫亲军中的精锐兵马,过傥骆道至此,不过只有七千人可用,沿途还累死了近千匹驮马。七千配备了马匹的兵马,看起来不少,也足以依仗机动之利横扫整个汉中,然我军毕竟属于孤军深入。不论南北,蜀军都有十数万大军围堵。此番若能生擒王建,自然可让蜀国投鼠忌器,但王建在成都亦留有太子,成都的蜀国朝廷也不大见得会因为皇帝被擒,就放弃北面王宗侃的近十万大军。”

他道:“倚靠南郑,凭借我军锋锐,确能将蜀国的援兵打掉,我也毫不怀疑我军将士可以坚守很久。但如此一来,若成都朝廷想要鱼死网破,让南北两面都不断增兵南郑,直到一方的兵力被彻底耗尽,那本王何必不在正面战场上与王宗侃展开会战”

有人明白了过来,都托着下巴思忖点头。

萧砚顿了顿,继续道:“蜀国注定会败,但本王讲究的是要他大败!蜀国是元气大伤只丢汉中,还是十数万人伏诛,举国投降,大梁一统秦川,都是问题。”

李思安和余仲等人一脸郑重其事,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萧砚举着太平剑,用剑鞘在南郑的点位上画了一圈:“之前的王建,是目的。但你们现在要记住,王建乃是错觉,只是个微不足道的东西!我们要的,是整个蜀国!”

他看向众将,问道:“诛灭王宗弼,攻占剑阁,赢了会怎样输了会怎样”

余仲答道:“赢了便能打通入蜀的要点,将成都兵马尽数阻隔在南面。输了,那退路……”

“输了便没有退路!”

萧砚环视周围,大笑一声:“输了,那便与据南郑死守,无甚区别,早晚都会被源源不断的蜀军淹没!可赢了就能直接拿下剑阁,甚至可以据雄关俯视成都,将整个蜀国拦腰斩断,让王宗侃直接断绝军需,一战定鼎乾坤!只要赢了,还用考虑退路吗”

余仲恍然大悟,李思安与其他将领也附和起来。

萧砚又神情一凛,沉声道:“我等无须表现出恐惧、犹豫,从入蜀至此,我们便已无退路!儿郎们气势如虹,灭国之功已在眼前,焉能瞻前顾后!就是要长驱直进,就是要把整个蜀国的兵马戏耍在掌心之中,就是要让天下诸侯知道,何谓虎狼之师!”

众将轰然拜道:“上将军神武!”“末将等甘愿为上将军用命……”

萧砚重新悬挂好太平剑,大笑出声:“各自准备部将,整顿兵马,半个时辰后,渡河西进!”

“喏!”诸将一齐抱拳应声。

——————

南郑。

城中已然大乱,听说中原大军已至汉中,无数村居聚落的百姓都蜂拥着要入城避祸,可城上守军却死活都不肯开城门,乃是说恐敌军细作入城,危害皇帝。

在城北某处民宅中,金发的美男子正认真操控着一柄长剑施展剑诀,凌空刺物。

屋中,全身肤色都稍显暗蓝的凶恶巨汉坐在桌前,一丝不苟的配比着火药,进而装好引信,如此反复,墙角已堆了一座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