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秦王(五)(第2页)

王建今年已经六十余岁,但身体很不错,他后宫中有一对姐妹被时人唤作大小徐妃,颇得他的宠爱,但两个徐妃都不过二十来岁,由此便能看出王建显然人老心不老。

作为从一个以杀牛、偷驴、贩卖私盐为业,因家中排名老八,故被乡里唤作“贼王八”的地痞无赖,王建能从底层军士干到皇帝,可谓与朱温、李茂贞二人同样充满传奇色彩。

但纵使是已贵为皇帝的王建,此刻看着手中的军报,且翻来覆去的看,也只能得出一道不由自主生出的感慨来。

这个天下,终究是慢慢由年轻人掌握了话语权。

那个萧砚,真他娘的是人耶

两个月前,王建还在志得意满的告诉群臣,言竖子上位掌权,中原必然大变,由朱温创建起来的梁朝更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四分五裂,而独霸川蜀的大蜀,则必当抓住这个机会,趁势入主关中,以图天下大业。

可彼时的信誓旦旦,当下就被萧砚啪啪打脸,禁军大将被诛,满朝政敌俱被清洗,杨师厚直接被生擒,这种种事串联起来,甚至不过寥寥数日而已。
最关键的是,萧砚这厮对那些人下手,居然有理有据,满满都是大义,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来!

王建长叹一口气,大好机会就在眼前破碎,他实为不甘,但眼下这个节骨眼,也只能坐视梁朝好大一座江山由那萧砚吞食了,而他反而还要头疼凤翔之战该怎么持续下去。

其实前脚看见王宗侃请求退兵的奏报,王建还老大的怒气,直到后脚传来唐道袭兵败被俘,梁军大举兴兵的消息后,他才在后怕之余暗赞王宗侃果然有名帅之才。

这个时候,周庠和庾传素一前一后进来,行稽首礼,贺皇帝万寿。王建回应了一声,便接着不吭声了,只让左右太监把军报分给二人看,等着

庾传素在来的时候似乎就已有了思路,他认为梁军可能只是作势兴兵,只想逼退大蜀在凤翔的兵马。理由是岐梁素来不睦,互为死仇,不可能因为梁朝换了一个掌权人就能握手言欢,就算因不为人知的原因达成了合作,也只可能是权宜于眼前,终究会互相防备,无法同心合力对大蜀造成什么大的攻势。

且说大蜀此次进兵凤翔,已然掌控了曾经一直在与岐国争夺的青泥岭等秦岭要地,只要据这些险地据守,纵使千军万马也难以攻入汉中,岐梁若是无法同心合力,大蜀官兵定能将他们的联军死死堵在秦岭以北。

况且那萧砚此番自领亲军陈兵于凤翔城下,明明手握八千骑兵集团军,多日来却都并无动作,或可能也是在防备岐国突然倒戈,再大胆一点设想,那萧砚未尝没有假道伐虢,名为伐蜀实为谋岐的打算!

王建稍稍点头,这番见解不无道理。不管怎么来说,岐梁都互为两个政权,又是多年的恶邻,那萧砚看起来是个有脑子的,应当不可能在中间隔着一个岐国的情况下,还发大军攻打蜀国。

周庠亦没有反驳庾传素,只是请调动成都、剑阁的兵马,分别增援陈仓、褒斜几道,一则接应王宗侃大军退兵,二则御敌于国门之外。同时又请夔州刺史王先成准备水军,以在不得已之际逼迫梁朝江陵。

王建叹了口气,摊手苦笑道:“消息传回去,只怕宰相又要骂朕了。”

周庠、庾传素二人对视了下,亦是叹气。王建口中的宰相,当然只能是韦庄,虽说韦庄六十才中进士,还因家道中落,贫困潦倒了好些年。但为人着实很厉害,诗名更甚,创作的诗歌可谓影响了当世无数文人。

韦庄当年一首《秦妇吟》直接让他名气大振,得了“秦妇吟秀才”的雅称,王建得成都独霸两川后,韦庄亦被礼聘为掌书记,地位等同于当年在宣武镇的敬翔,就王建称帝一事,都是韦庄建议的。

可惜韦庄太老了,身体也不太行,王建虽然仍对他器重尊敬,却也难免开始培养其他宰相,此次出征岐国就没听韦庄的劝告,而今想来,还不知韦庄得知了这些消息后会如何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