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秦王(二)(第2页)

 

已经越过北面岐军主营的,是分做左右两队,排开宽大正面的轻骑兵。这些骑兵大都穿着白色的圆领戎服,外披细鳞甲,头上戴着铁兜鍪,轻便而又兼备防御。

 

不过让人为奇的是,这些轻骑中,有些人头上居然戴着的是帽檐甚宽的一顶大帽子,但仔细看去,它们却又似帽非帽,样式更像斗笠,刘知俊曾在大梁南征北战,认出这是在河北幽燕一带据说颇为流行的“范阳笠”。

 

且这些骑兵手中似乎什么样式的兵刃都有,不仅持有刀剑矛槊,身侧还悬挂着长弓,鞍鞯旁的箭囊中插着密密麻麻的箭矢,远远看去好像是一层层的白色芦苇在晃荡。

 

轻骑兵们或不徐不疾的策马,或催马向前,作腾跃冲击之势,直到迫近岐营的蜀骑跟前才勒马折返。看得出,这些轻骑每个人都精通骑术,显然是那既能担任斥候,也能在战场上长驱千百里,以弓刀杀敌的好手。

 

这些人,乍一看,似乎很像是那草原上驰骋往来的胡骑,甚至连胡骑一人双马、三马的配备都一模一样,且他们的弓马之娴熟,只从这缓缓驱动间便可看出。但又与胡骑不同的是,他们的甲胄兵刃异常精良,行进间,无数细鳞甲在阳光中就是一层层一片片跳动的光点,耀的人眼睛都张不开。

 

两翼轻骑兵中间,夹着数量不少于四个指挥的步卒,步卒之中,有些穿着扎甲,戴着护颈披膊,全身只露一双眼睛,手持着时下最常见的制式长矛;有些则只着步卒甲,背着长弓,单手提着狼牙棒、实心铁棍、铁骨多之类的兵器。

 

凤翔城的北面,一片坦途,只有土丘和星星点点的树丛混杂,遂一眼望去,大片都是适合兵马排布的旷野。

 

步卒们便踏着沉闷的脚步,从土丘缓缓下来,越过横亘在中间的空旷岐营,渐渐从两翼轻骑的掩护中突出。

 

待到步卒站定,他们经过的土丘顶端,数名骑手策马而出,举着不同的旗帜连连对左右发号施令,随后,便见又有一团黑压压的五六百名骑兵出现在坡顶。

 

这些骑兵与轻骑迥异,全身都披着黑色的重型铁甲,人戴着凤翅盔、铁面,而战马也披着重甲,极为凶神恶煞。

 

这时候,在重骑隐约而成的圆阵中,才有十来号衣甲鲜明的将校现身,这些将校更是气势汹汹,只随意勒马立在那里,便如凶猛的恶狼在盯着凤翔城下的所有猎物。

 

“入娘贼,这兵马好生雄壮……”

 

城头上先是一寂,复而大哗,可谓人声鼎沸。

 

“哪里来的兵马,隶属何部”

 

“从北来的莫不是晋人还是草原上的杂胡”

 

不止是城上,便是在城下原本要逼近岐军大营的千余蜀骑,这个时候也都退回了南面,而后不敢轻举妄动却又做好了随时要向南逃窜准备的惊愕在原处。

 

对面的骑兵太多太多,只粗略一扫,起码也有二十个指挥上下!

 

乖乖,近万装备严整的骑兵,谁家供应起来的!

 

莫说千余蜀骑了,就是再多一倍,对面那人备双马、三马的庞大轻骑集团也能在瞬间对他们完成合围,两相比较下,蜀骑若敢轻举妄动,单只在机动性这一方面,对面都能将他们碾成粉碎。

 

而没待所有人恐慌惊愕不久,北面远处的土丘上,终于有骑士捧出一面大旗,上书极为简单,不过普普通通的一个“萧”字,连军号、隶属哪面朝廷都没写。

“是梁军。”但刘知俊却马上就笃定似的沉声道:“那位大梁宋王,怕是亲自来了……”

 

其实适才他通过对面的服装颜色就已经确定这支兵马是梁军。

 

唐朝属土德,尚黄,而梁代唐,土生金,尚白,故大梁旗下将卒的戎服,一般都是白色。

 

不过刘知俊一年前叛梁时,萧砚还在河北未归,且彼时萧砚交给大梁朝廷的马匹,可谓寥寥,所以依照刘知俊已知的信息来看,大梁当不可能拥有这么庞大的马军集团才对。

 

直到那面“萧”字大旗被奉出来,他才沉默下去。

 

经过刘知俊这一声提醒,城上的凤翔众守将都愕然了下去,复又低哗起来。

 

此时的萧砚,因为一月前的汴京兵变,早就被天下人悉知,但对于岐国这些军将而言,萧砚又太过陌生,实在很难让人想到眼前这一支虎狼之师居然会是此人的兵马。

 

且最为关键的是,他们是梁军!

 

岐梁素来不合,没人会认为梁军此番逼入城下是来援助凤翔的。

 

所有人都宛若被泼了一盆冷水,适才的惊叹、激动、兴奋,此刻都化作了无尽的寒意,没有人想得明白梁军为何会从北面而来,如此一说,岂不渭北都已沦入梁人手中

 

“哼。”刘知俊那不过二十来岁的侄子刘嗣禋冷笑一声:“正好,让梁蜀狗咬狗……”

 

“胡说什么!”刘知偃恶狠狠的叱了一句,而后环视左右,压低声音道:“若让梁军杀走了蜀军,我们一家难道会有好过”

 

“只怕没有这么简单。”刘知俊的思路更深一些,这会眉头已皱成了川字,而他正要出声,耳朵一动,竟闻东面响起了岐军特有的号角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