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棋手(完)(第2页)

 

周遭所有禁军将领士卒,全都怔住,不知有多少在前头举着盾牌向前冲的军士,都只是回头向着原来牛存节等人的方向张望。

 

这个时候,才有军将惶恐且惊惧的大喊:“几位大帅丢下我们逃了!这仗还有什么鸟打头,快快自散吧,这么一座洛阳城,抢干净了逃路便是!”

 

数百涌入城门洞中,拼命与陌刀军厮杀的禁军,都错愕的回头,愣愣的向着后面望去,那些自应天门下不断朝着城楼升腾直上的弩矢飞箭,这个时候也停歇了大半,多少浑身挂满箭囊的禁军弓手,都停弓不举,茫然四顾。

 

“王上,禁军乱了。”李莽指向禁军后阵。

 

在禁军前头,拼命扑城放箭的禁军停住,而在他们后面,骚乱却骤然而始,进而愈来愈烈。

 

不知多少禁军在确认牛存节等主将逃了后,都瞬间惶恐起来,他们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主将们要逃,但无数人已然开始纷纷乱撞,要逃离这片战场。

 

有披甲持兵的还想着最后在城中劫掠一场,可多数人干脆就丢下兵刃,脱掉甲胄,直接就逃散而去,还有的就只是像没头苍蝇似的被人潮推来推去,有人在不断发问主将为何要逃,有人却已在大声唾骂牛存节等人。

 

“入娘贼的既不敢像宋王一样直入宫城挟持天子,鼓动我们禁军作甚没卵子的狗辈,也配当得节帅”

 

在前头犹自驻足观望的禁军甲士,这个时候终于确认形势,终于喊出一道呐喊,如潮水般疯狂暴退逃窜,而前头一排几乎全身浴血的陌刀军追杀出去,在砍翻近百人后,竟是因为身上甲胄太厚太重,追不上禁军逃窜的速度。

 

“定是归德军到了!”李莽陡然兴奋,在旁边跃跃欲试:“王上,请准末将追杀败寇!”

 

萧砚立在垛口前,如剑般的目光只是扫视着即将溃败全程的禁军,禁军败去的时间,比他预料的还要早,甚至在他的设想中,还需要来一场堂堂正正的厮杀一场才能挫败禁军锋锐,毕竟禁军的精锐程度不是寻常兵马可比的,承受力亦也更强。

 

牛存节几人倒是能够当机立断,舍了眼前的大好局面说走就走,只可惜了为他们卖命的数千大好儿郎了。

 

“放手杀吧。”

 

萧砚平静的出声:“凡禁军将卒,不论扰民劫掠与否,以天明为限,尽数斩头,天明后乞降的,可以徭役之身收监,发往汴京,让韩延徽负责处置。”

 

李莽的鼻腔中喷出一股躁动的热气,当即抱拳而去,宫城中还有几百匹之前准备的战马,这个时候正可用上。

 

李莽即领数百骑冲杀出去,萧砚却并无什么忧虑的心思,城外已经隐隐传来“宋王亲军已至”的声音,此次大网,早已团团围住,牛存节等人没这个本事逃出去,当下唯一需要解决的,也只有西面了。

 

萧砚终于轻松大笑起来。

 

“将那两个皇帝带上,随本王出城,将这朝野,彻底荡平!”

 

——————

 

西都洛阳,以八关拱卫,四下山脉河流,圈出了五百里盆地。

 

杨师厚出了长安掌控潼关后,本还想在潼关内歇息一日再继续出兵,毕竟接连赶路多日,佑国军中又缺乏可供大规模行军的马匹,将士们都累的不行。

 

但一日前突有牛存节的信使从洛阳疾驰来,说是在虎牢关有萧砚麾下的归德军正向洛阳赶,杨师厚便不敢耽搁,转而领军马不停蹄的向东直进,穿过崤山函谷关,继续向着洛阳疾疾赶去。

 

杨师厚已然没有多少退路。

 

他此次领兵东进,不仅仅是以藩镇军威逼中枢,还将大梁在凤翔的诸等利益全部赠给了蜀国,甚至不惜把定霸都坑的在西面没有辎重补给,说不得眼下正被蜀军重重围困在武功县。

 

可以想象得到的是,这次东进不胜,再想回头,他杨师厚在大梁就只有死路了。

虽说此次起兵,他极早就开始联合牛存节等中枢大员,但就算是牛存节等人,也不过只是禁军大将,天下兵马调动,必须得皇帝下诏,再以枢密使部署。没有正经程序,甚至没有诏书,他此次大军调动,便与造反无异。

 

所以在得知萧砚同样在调归德军西进后,杨师厚才一刻不敢耽误的疯狂赶路。

 

他虽说已给牛存节他们递去消息,让他们无论如何也要稳住中枢让萧砚没办法发作,可信使往来同样要时间,对于洛阳的具体情况,杨师厚心中可没有底。

 

杨师厚唯一可以寄托希望的,就是牛存节等人可以依照计划继续暗中蛰伏住,等待他领着兵马赶到,彼时里外互相配合,就算是在洛阳城中大战,也能和萧砚掰掰手腕。

 

届时就算一时拿不下萧砚,但天下诸藩镇也必能看清萧砚之根基不稳,到时候群起而攻之,一人咬一口也将萧砚那点兵马撕扯得粉碎。

 

说到底,作为大梁头号大将,杨师厚从骨子里就看不起萧砚这样的人物。

 

萧砚根基太浅,起家不过三四年,连真真实实的子弟都没有,如何能支撑得起一个根深蒂固的势力当日不过是他杨师厚不在河北,不在中原与你相争,要不然哪有你萧砚一飞冲天的机会

 

至于什么归德军,不过都是由河北败军组建而成的罢了,想此部的前身义昌军和幽州军,当年在刘仁恭麾下时,杨师厚就胜之如砍瓜切菜!

 

定霸都如何模样,杨师厚是亲眼见过的,确实算得骁勇,器械甲具也实属精良,他们能胜过禁军杨师厚是信的,可他绝不相信一个所谓的归德军能有什么实力。

 

萧砚再厉害,总不能同时编练出两支强军了吧且说还有禁军作为内应,只怕一照面归德军就能被打成残废。

 

于是带着七分自信,两分不屑及一分慎重,杨师厚只是率领大军疾驰。

 

可他麾下的佑国军却是难以坚持了。

 

佑国军多年驻守长安,是抵御岐国兵马的最前线,确也称得一声骁锐,可他们同样拥有大梁各地都拥有的短板,那便是缺乏骑兵。

 

凡长途急行军,非有超强意志而不可为。萧砚麾下的河北兵马为何能够动辄便驰骋千里东征西讨,正是因为萧砚拥有整个河北乃至漠北草原的马匹,轻易就能拉出一支一人配备多马的骑军集团来,用以支撑他们达成千里奔袭的战略目的。

 

佑国军不但没有这个硬性条件,此次从长安过潼关,又从潼关穿崤山过函谷关的长距离行军,几乎全是靠两条腿,纵使杨师厚如何许以厚利,这些关西健儿也实在顶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