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她来了(第2页)
不论是当年所谓的河北望族,还是恰才新兴而起的河北将门,此番既已捆绑在萧砚身边形成新兴的政治团体,有没有才干是一回事,关键是用起来不大需要担心忠诚问题。
和汴京朝廷原有的班子不同,河北士人入京,属于硬生生的挤进中枢并占据了最大一块蛋糕,若说朝堂局势更迭,原有的汴京官吏还可以毫无压力的转换门庭,但这些河北士人,就算不被新主清算,也会被中原士人狠狠打压。
所以河北上下望族、将门此番押宝在萧砚身上,是彻彻底底的和萧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胜则从龙,如那初唐之凌烟阁,败则族灭,没什么好说的。
若说天下哪一批人是最愿意看见萧砚称帝的,那么已死死捆绑在萧砚身边的这些河北望族、将门,绝对是最坚定的支持者。
河北数百年被打压而兴的郁气,算是一朝被尽数押在了萧砚身上,所谓:“上将军逸气纵横,鹰扬河朔,引兰山之骁骑,驱易水之壮士,跨蹑燕齐,牢笼赵魏,好通戎夷,声震华夏。”
这一莫名而起的风闻,已然在河北广为流传。
不论萧砚本人想不想,连同韩延徽、冯道在内的河北人士,都只会自发的拼命给萧砚造势,这就是政治团体的作用,远非是一个人两个人就可以相媲美的。
但就算是如此,萧砚当下仍然无法形同当年曹操一样撇开朝廷中枢,完全由自己的幕府把持一切。
当初的汉室已完全四分五裂,汉家威严在经受董太师及其后等野心家的一番折腾后,早就只余下一抹腐烂前的尸气。眼下朱温多年积累的声望还未完全倒塌,大梁各镇也都是认的,所以萧砚还需要尽力维持中枢的威严,使得连同敬翔在内的一应政治机构能为他所用。
这其中可说的,无非就是人事问题,萧砚已杀了一批、驱逐了一批,另外便还需要笼络一批。
萧砚近来忙着出征事宜以及安抚地方,没时间去一个个见那愿意改换门庭的官吏,这些事便当然是全数交给韩延徽,后者现任开封府尹,已然属于萧砚的代言人,每日都坐在衙署接待求见之人,有一些关键的人还需主动去邀请,可谓忙得前后脚跟不着地,抽身来参加天策府议事就已然属于得闲放松了。
一日半数时间都耗费在天策府,萧砚大多时间都只是在听下面幕僚的意见,并不多插话,只在关键时候拿定主意,最后总算是理清了头绪。
诸如朝廷那些破胆之人,随意折腾便是,是最容易笼络的一批。哪些人属于官迷、热衷权势,那么也可一用,给个甜枣便能心安理得的为宋王卖命,还有哪些人属于戴罪之身期望以投靠萧砚来保全身家,那么可以用大棒来威压。
当然,朝廷里不是没有那死硬不肯服气的,对于这些人,没什么好说的,贬官抄家腾位子便是。
另外,对于地方上的各镇节度使,萧砚也都需要亲自拿主意安抚,这个时候自不会吝啬什么官阶赏赐,只要兵权在萧砚手中,诸等虚名抛给他们,他们就只能老老实实接下这一代表萧砚善意的虚名厚赏。
而真正称得上另一件大事的,是对于下面军将、兵马的安排,诸如几个萧砚的心腹大将,王彦章、余仲二人都遥领节度使,元行钦、田道成及下面的大小军将等,也都加禁军衔、领虚职,定霸、归德二军,便算是那些应召入京的燕地豪强兵马,都皆有重赏。
不过短短几日,单只是对连同归德、定霸二军在内的禁军等部,萧砚就已撒了两百余万贯,不说其他,起码禁军在当下是对萧大帅忠心耿耿的了。
这是萧砚打造政治集团利益共同体所用的必要手段,他不止是要当下笼络军心,更是要给天下看看,追随他的人马,到底会有何等的富贵。
他给的甚至不止是富贵,是一条上升通道极为开阔的军功之路,想那王彦章,两年前还在朱友贞旗下籍籍无名,不过跟着萧砚征了几次大战,升官速度如坐火箭不说,名气更是大震,天下诸侯,当下还有几人不知王彦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