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她来了
第359章 她来了
天下人心纷涌,数不尽的消息在不断以汴京为中心疯狂向外传递,而外间的各样情报,同样如飞雪般扑簌落入京中。
一叠一叠的‘九’字火漆文书堆了几大山,鱼幼姝领着专人查阅,而后再需从中挑选出关键信息整理出来一一报给萧砚。
“蜀国急报,汉中有大批蜀军调动,当是要入岐。”
鱼幼姝走在萧砚身后,有条不紊的轻声道:“领兵之人,为兴元府留后王宗贺,其人率汉中蜀军出褒斜道,若与凤翔的王宗侃部会于一处,蜀军的规模当能达到五万有余。”
萧砚点点头,并无太大波动,只是问道:“神威、拱宸、捉生三军可抵达虎牢关?”
“已如期入驻。”鱼幼姝翻着下一篇文书,道:“同时,洛阳张全义递来奏报,称朝廷令他就地筹措的五十万石粮料已点备七成,待大王奉二帝抵驻洛阳之际,一应粮需当会尽数筹齐。”
“张全义是个识时务的。”
萧砚笑笑,好在关中并非杨师厚一个军阀说的算,例如陕虢节度使、河阳尹张全义,便拥有节制洛阳大权,杨师厚若想割据长安,张全义就可断了他的后勤。
而萧砚提前急调神威、拱宸、捉生三军入驻虎牢关,首要目的自是要第一时间控制住这道洛阳东大门,除此之外,相信张全义只要不是傻子,也能知道萧砚这是在向他展示威慑。
神威三军属于侍卫亲军,萧砚既然能调动这三军,那就表明禁军已然被他掌控。
张全义事梁已久,虽然在洛阳颇有根基,然其人年近六十,不大可能还有那割据一方对抗朝廷的胆魄,甚而洛阳盆地东面的门户都已被萧砚提前控制,他除非是嫌命活的太久,只怕不敢和掌控近十万禁军的萧砚死磕。
张全义俯首,那么杨师厚的羽翼便铲除了大半,大势如此,在这个动辄发兵就要大批量撒钱、撒粮的时代,杨师厚若得不到这些年把河南府经营成粮仓的张全义支持,便已算是自断两臂,甚而他就算是投晋亦或是投蜀,部下也大多不会相随。
对比于所谓蜀军的威胁,萧砚当然要更看重杨师厚这一隐患,当下总算是稍稍轻松了一二。
“另外。”鱼幼姝翻开下一封文书,道:“以汴京为中心,各州玄冥教分舵已被公羊左肃清大半,余下各个分舵皆有人听到风声逃窜,恐会祸害乡野。”
“无妨。”
萧砚淡淡道:“让天策府官吏起草一份宪令,命各镇、州严查玄冥教逃窜党羽,同时调夜不收出京,正以此追查玄冥教旧部作为第一道任务看看成效,且按既定计划于各镇设立镇抚所,以受京中镇抚司直辖。”
鱼幼姝一一应下,其后又禀报了一些其他情报,在尽数得到萧砚指示后,便当即下去传令。
夜不收已粗略搭建起来,除却在原有的玄冥教中挑选有可用之人外,还于金吾卫中选调了一批,至于其余金吾卫便尽数遣散。
同时,萧砚还下令选调了一批禁军中的精锐斥候充入夜不收中,原属兖州、洛阳等分舵的不良人充任上下各部的直属上官,汴京的明暗两面,都已开始由夜不收接手。
迅速处理完这些琐事,萧砚又见过由韩延徽搭起来的幕僚班子,以及余仲在内的军将等人,商议翌日的出征事宜。
冯道还需代萧砚统筹河北全局,暂时无法召至汴京,不然萧砚肯定会更轻松一些,不过冯道与王彦章一南一北分别坐镇幽州、瀛洲,确也给萧砚分担了不少,从河北征召的一批士人也在紧急向汴京赶,这些人会先在天策府挂职,而后再慢慢接手朝廷的各个补缺。
总而言之,草台班子终究是走上了正轨,且萧砚麾下的幕僚集团实则已不算少,这将近两年来,韩延徽和冯道都分别在中原与河北物色了不少人才,都在源源不断的往萧砚身边送,不过相较于庞大的朝廷机构只是还略显单薄而已。
这些人,才是属于萧砚真正的班底,起用河北将门是大势所趋,燕赵之地多人杰,受召入京的都是一两年前便追随在萧砚麾下的智囊团与可用军将,在挂职天策府后,便已勉强算是一个新兴的军功贵族集团,与隋唐之交的关陇集团,以及后世的所谓淮泗集团颇有点相似,不过就是才显雏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