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会不会太晚了
第314章会不会太晚了
凤翔府,宝鸡县。
宝鸡原名陈仓,就是那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陈仓’,关中四塞之一的大散关便在辖境西南,有川陕咽喉之称,是汉中进取关中的兵家必争之地。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以陈仓县南陈仓山传说有石鸡啼鸣为祥瑞,改陈仓县为宝鸡县,就此陈仓这个名字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宝鸡二字流传至今。
宝鸡县的历史典故不少,除却汉高祖刘邦的暗度陈仓外,当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六出祁山,也是看中宝鸡仅距长安三百里,是关中的西面大门,掌控宝鸡,就可沿渭水而下直取长安。
往远了说,姜太公钓鱼处,便也在宝鸡岐山脚下,此地除却太公钓鱼外,还留有凤鸣岐山的典故。
钓鱼台位于宝鸡辖境东南的伐鱼河谷,位于五丈原和马尾河谷之间,谷形如簸箕,又称“箕谷”,名气很大,沿岸有不少栈道壁孔遗迹,汉朝时就在此地建了祠庙。
大唐贞观年间,于此地第一次建了太公庙,并植有四柏,百年光阴匆匆而逝,这处南依秦岭,北望渭水的要道,已是山清水秀,古柏叠翠,景色绮丽,李太白、杜甫等文人墨客都于此留下过墨宝,可谓关中一大名景。
不过随着天下战乱,歧国、蜀国之间的摩擦不断,这里终究成了僻静地,若非有人途径,已鲜少有人主动到这里观景抒情,毕竟景色再好、名气再大,也实在距离两国边界太近,能活到这年头的,多还是惜命的人。
游客稀少,太公庙便难以收到香火钱,歧国幕府也不大可能白白钱来维持这个地方,这些年过来,就索性变成了一座名为祠实为客栈的驿馆,但也只能勉强维持庙祝等人的生计而已。
这日傍晚,有四人从南面游历而来,都配备了坐骑,风尘仆仆的样子,戴着斗笠,很像江湖人,是一个不大能辨出年龄的老头子外加两个精壮汉子,至于剩下那人,当是这三人的主子,是个气质很好的青年,可惜就是长得过于平平无奇。
四人落脚在太公庙里,那相貌平平无奇的青年一口气付了四五日的房钱,外加几日的伙食费,很大气,让已是老妪的庙祝格外高兴,一下便感觉那青年变得英俊了许多。
之前庙祝已查验过几人的过所,也攀谈了不少,知晓四人是蜀国一茶帮中人,之前多混迹于黔中一带,几个月前南面发生战事,娆疆连带着黔中一带都不得安宁,几人是护着少主人来北面跑生意的,顺路来看看这边的古迹。
几人的身份很干净,歧国与蜀国虽然连年都有或大或小的摩擦,但并不禁商,反而很是鼓励民间的商人流通,据说在中原乃至江南那一带,进口蜀锦已是多年的国策。
再说就算不干净,庙祝也只会装作不知道,好些时日没开张了,蚊子腿也是肉,不接白不接,料想也不至于有歹人贪图这么个一穷二白的太公庙,整座庙祠上下,恐怕只有那些刻在石壁上的墨宝还值点钱了。
这四人当然就是经蜀中入岐的萧砚与公羊左一行了,另外二人是两个二十来岁的不良人,扮作萧砚的护卫以掩人耳目,公羊左则是名义上属于萧砚家族内的老管事。
蜀中有一座茶帮早就渗透了萧砚的人,这两年安乐阁在蜀国达成的交易不少,办几份过所只是轻而易举,比真的还真,甚至萧砚使用的化名也是在纸面上确有的人物,不管如何,凤翔府都是李茂贞的大本营,谨慎一点能免去许多麻烦。
萧砚易了容,公羊左三人平时多不以真面目示人,倒是没有多此一举,一路走走停停,一面安排人手打探歧国情报,一面试图与幻音坊取得联系,当然后一步是小心又小心,起码直到现在,萧砚还没有让人与对面产生接触,只是潜伏观察而已。
天色还早,萧砚索性带着三人去观赏各处景色,浏览各朝各代的文人墨客们留下的痕迹,不说其他,起码样子是做足了的。
公羊左并无多少文采,一路看过去都只是撇嘴,道:“郎君在这题一首,只怕要让这些之前题诗的人羞愧的把字抹得一干二净。”
萧砚笑了笑,没有搭理。
他的诗都是照抄的后世,岂能没有自知之明,他本人的文采是写不出这些雅文的,能记得已是不易,又怎好有脸去取笑前人的作品。
他边走边看,其实想的还是女帝的事。
之前在洞庭湖与姬如雪、千乌分别,他是刻意让姬如雪扮作他的模样回京的,期间姬如雪还特意闹过一场感染风寒的戏码,使得“姬如雪”暂时被“他”安置在了鄂州(武汉),以让随行官员不会产生太大的怀疑,当然官船上的不良人亦会留心防控消息泄露的隐患。
从长沙返回汴京,途中所需可长达近月,萧砚要的就是给人一种他在回京途中的错觉,毕竟随行官员不少,总不可能说这么多人都是瞎子吧
如此一来,便多少能让李茂贞之流放下些许警惕感,萧砚猜也猜得到他的动向定是会被李茂贞以及许多人随时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