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大爷话天罡(第2页)

而且别忘了,兄友弟恭向来是李唐传统,袁天罡早已看得通透,他不会留萧砚这个大敌给李星云,因为在袁天罡的眼中,萧砚不可能抵挡住这个诱惑,别说他愿意相信萧砚,就算是萧砚,都不会相信袁天罡会相信自己。

这本就是一个悖论,袁天罡只会相信,与其将萧砚留在李星云身边养虎为患,倒不如早早就让李星云自己解决这个对手。

所以,袁天罡看在昭宗那份遗诏的面子上,才会答应给萧砚两年时间,这两年的期限,亦是袁天罡给李星云留的成长时间。

袁天罡尊奉太宗当年治下的大唐,所以才尊重李氏,但尊重不代表尊奉,当年武皇下令杀害的李唐宗室,有一个算一个,都是袁天罡领命让麾下不良人下的手。

他之所以承诺不会亲自对萧砚出手,与其说是给萧砚身上流淌的血脉一个面子,倒不如说是为了弥补那位昭宗皇帝一二。

毕竟,当年没有救下昭宗致使李唐彻底亡国的,是袁天罡。操纵黄巢叛乱,纵容李克用、朱温等藩镇坐大瓜分大唐江山的,还是袁天罡。

因为早已想清楚了这一点,所以萧砚并不会对李唐有什么眷念感,同样不认为这个身份对自己有多大的帮助,甚而难免会承受这个身份给自己带来的艰阻。

所以他在听到大爷那番话后,才会心下忍不住一动,同时生出尴尬之意。

他并未对李唐生出什么认同感,这位懿宗皇帝的第四子、昭宗皇帝的兄长,却对他真心如此,对于袁天罡的恐怖之处,大爷不可能不清楚。

但他却仍然愿意为了一个仅仅只相处了三日的萧砚,留下这么一个诺言。

所谓以真心换真心,萧砚就算是再冷血麻木,也难免有些动容,且他本来就不是那种不近人情的人,自是一时怔住,生出难言的情绪来。

大爷见萧砚久久没有出声,自然不知道这位大侄子心下会想这么多东西,只以为萧砚太久没有得到亲情的抚慰才故有此态,便悠悠一笑,拍了拍萧砚的肩,主动岔开了话题。

“袁天罡这个人,向来神秘莫测,官面上的卷宗上对他都没有什么记载,留下的只言片语也只有在宫里的密宗上可以探究一二。他嘛,确实不好打交道,以前懿宗皇帝,也就是你阿翁即位的时候,太过年幼,又据说是因为几个宦官矫诏才上的位,故常常号令不动袁天罡……”

后来懿宗皇帝真正开始施政于天下后,袁天罡虽然开始接令,但彼时裘甫、庞勋接连作乱,袁天罡便时常不在朝中。后来李儇即位,你若是愿意,可以叫他五爷,不过他死了二十来年了,愿不愿意也无妨。李儇即位没几年,黄巢叛乱爆发,袁天罡更寻不到人,可以说李儇是接触这位不良帅次数最少的一位大唐天子了。”

后来我离开了中原,之后的事就不怎么再清楚。不过你也应该明白了,袁天罡这个人连天子都不好打交道,于你而言,更是强求不得,所以你对他生有防备,反而才是正常的。”大爷走在林间的阶梯上,慢悠悠道:“不过有一点袁天罡倒是可圈可点,他对于‘势’,很有讲究……”

萧砚不由眯了眯眼。

“自安史之乱后,大唐有七代天子的废立承续,背后都有神策军与宦官的影子……大唐已亡了,这里就咱们爷俩,这些话就敞开说了,咱们李家就是这样,虽然丢人,但事实就是如此,没啥见不得人的。”

大爷可谓半点不避讳,直言道:“按理来讲,作为太宗皇帝当年钦点的护国人,袁天罡理当不会坐视宦官如此跋扈,但他偏偏就是一个局外人、一个旁观者。”

宦官间互相争夺权力,废立天子如同儿戏,传出去又丢人又难看,更别说对于袁天罡这种人了。但令人深思的是,在每一次宫变结束后,那个位子上诞生了新一代主人,只要是姓李,袁天罡都会呈现默许态度,并在合适的时机奉上臣礼。”

这可不是大爷胡诌,是大爷当年在密宗上一一看过了的。经过大爷的仔细研究,袁天罡这个人很有个特点,在刚开始的记载上,每一代天子更迭,不论是顺位继承也好、宫变作乱也罢,那些宦官第一个拉拢的就是这位不良帅。但袁天罡都不会理睬,对于这些宦官的放肆行为也不管不问,故长久以往,宦官们便不再过分关注他,而是想方设法把天子掌控在自己手中。”

但有一点不变的是,袁天罡虽然承认每一代天子,但若是那一被拥立上位的天子不怎么英明,在宦官手中形同一个傀儡,他便会不管不顾,自己消失个无影无踪。可若是那位天子有些贤明之态,能摆脱宦官的掌控,袁天罡便会不遗余力的帮助那一代天子对宦官进行致命的打击,如宪宗一朝、文宗一朝,都能看到袁天罡活跃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