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行情一360一
第1460章 一纸“流片原产地”认定,撬动万亿半导体产业?
一张报关单引发的全球震荡
2025年4月13日早晨10点,深圳华强北电子市场的商户们发现,德州仪器tps电源管理芯片的现货报价较上周暴涨23%。同一时间,圣邦股份的股价在开盘15分钟内封死涨停——这一切的导火索,源自三天前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的《关于半导体产品“原产地”认定规则的通知》。
这场看似技术性的规则调整,实则是中国在全球半导体战争中发起的“非对称反击”。当美国沉迷于用实体清单封锁技术时,中国正以市场规则重构产业链生态。本文将深入拆解这场博弈的三重战略逻辑,及其背后的万亿级投资机遇。
一、政策解构:为何“流片地”是致命杀招?
1. 直击美国制造业的“阿克琉斯之踵”
成本杠杆:新规要求芯片原产地按流片地认定,意味着在美国本土制造(如ti得州工厂)的芯片进口时需加征关税。以ti的通用模拟芯片为例,其综合税率或从6%升至21%(海关总署数据),直接侵蚀美企15%-20%的利润空间(东吴证券测算)。
产能困局:美国在建晶圆厂平均投产周期达4.3年(semi 2024年报),而中国成熟制程(28nm及以上)产能已占全球32%(芯谋研究数据),形成“时间差”优势。
2. 精准切割产业链的“四两拨千斤”
豁免高端芯片:英伟达h20、Amd mi350等Ai芯片多在台积电流片,不受新规影响,既保障中国算力需求,又避免刺激美国全面反制。
打击低端产能:模拟芯片、射频元件等成熟制程产品成主要目标,这类芯片占中国进口总量的68%(海关总署2024年报),但国产化率不足20%,替代空间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