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雄鹰苏勒坦汗泱泱大明
第二百三十八章 开科举招揽英才(下)(第3页)
不过,虽然缺少人才,可苏勒坦并不想任用那些只知经义的书呆子,他心目中的人才是务实的实干型人才。他对明朝科举只考进士一科十分有意见,隋、唐、宋都没有这么偏科的,即使是元朝,也有德行、明经二科。
为了防止选出的官员皆是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只知经义的腐儒,乾元帝下令恢复唐宋时期的科举制度,分为常科(常态化的科目)和制举(临时设立的科目)。其中,常科设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翻译、天文、地理八科;今年加考医药、书画、农学三科制举,总共十一科,其中进士科占了三成。
秋举无多日,天书已十行。
绝编能自苦,下笔定成章。
不见三公后,空长七尺强。
明年吏部选,梅福更仇香。
大皇帝一声令下开恩科,各级官员立即紧锣密鼓地布置起来。农耕地区以县为单位,找出大宅子做贡院;游牧地区,则将各鄂托克的士子集中起来,在大帐篷里考。
很快,结果传来,全国有三千五百名士子参加了童试,虽然为了尽快补充官员数量,一再降低考试难度,可依然有两千五百名士子被淘汰,最终取得生员资格的仅一千人;乡试,两百人中举;会试,中了八十名贡士。最终,大卫朝的首场科举,取了十一科八十名进士。其中有一个叫李远泽的哈密汉人,连中解元、会元和状元,一时传为佳话。
因为太缺官员,乾元帝下令举人及其以上全部授官,最终授了两百个官职。
望着长长的官员名单,苏勒坦仰天大笑:“天下英雄,入朕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