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开科举招揽英才(下)(第2页)
“陛下圣明”,皇帝的话便是圣旨,金口一开,两位阁老齐呼圣明。
至于提学道划归礼部直管一事,苏勒坦既赞成,也不赞成。
明朝的提学隶属于地方,没有独立的衙门,品级也不定,若各省提点学政的是按察使司副使,则为四品;佥事为五品,基本上相当于按察司分巡道。直隶地区则由七品监察御史充任。因为各省的提学道隶属于按察使司衙门,所以容易受到地方官的干扰,破坏科举的公正性。将提学道划归礼部,便不受地方节制,地方官想循私舞弊便难了!从这个角度说,他是赞成的。
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从长远看,还是要单独设立教育部管理为好;况且,首辅巴图和坦素与刘师傅面和心不和,划归礼部,他也未必支持。从这个角度说,他是不赞成的。
不愧是莲花生大士的肉身显世,菩萨的智慧非常人能及,迅速便想到了解决方法。
“朕觉得教育事关国运,无论是归地方管还是归礼部管,皆有不足。这样吧,各省的提学道仿照直隶模式,由监察御史或者其他京官充任。设立独立的衙门,有密折奏事之权。提学道可以监督督抚,督抚也可监督提学道并于年终给出考语。在涉及科举事务上,归礼部管辖;但建制上,属于朝廷特派。他们便是朕的钦差大臣,所用“关防”印信与督抚相同,任期三年,每届乡试完毕后,吏部要重新提名各省学道人选”。
“陛下圣明”,这一回巴图和坦、刘好古称颂圣明的声音更响了。
既然大家意见统一,乾元皇帝颁发谕旨,“帝王敷治,文教为先,臣子致君,经术为本??今天下渐定,朕将兴文教,崇经术,以开太平。在各省专设‘提督学道’一职??”
缺人才,实在是太缺人才了!为了解决官员数量不足的问题,乾元帝下令今年五月即举办“童试”。虽然今年并非每三年一次的子、卯、午、酉年,他依然决定开恩科,八月举办乡试、次年二月会试、三月殿试。务必要在来年三月将第一批举人、贡士、进士选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