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1章 修书立碑抚远人(中)(第3页)
阿海忽然笑起来,“安答,你我立大功的良机到了。只需将两座碑的碑文拓下来送至大汗处,便是大功一件!”
“安答这是何意,区区碑文算什么大功”布达有些迷惑。
“当今圣上英明天纵,一向想建立超过成吉思汗的功勋。这两座碑文代表着汉人开疆拓土、扬国威于万里之外的雄心,堂堂蒙古大汗又怎会甘心落于汉人之下朝堂早有传闻,圣上有增设奴儿干万户府之意。我料圣上见此碑文,定会下旨加大对奴儿干地区的支持,我等正好趁此良机为大卫招抚各部、开疆拓土,建不世之功!”
“哎呀,安答说得极是,我这便给大汗上疏,八百里加急送至天听”,布达恍然大悟。
——
他俩的分析没错,当这封奏疏送至莲大可汗处时已是数月之后,好大喜功的莲大可汗见到这两座碑文,顿时勾起开疆拓土的雄心,下令户部调拨粮饷至奴儿干地区,并命布达、阿海等人在当地招募勇士,扩军备战,征讨不臣。
作为穿越客,苏勒坦知道沙俄侵占奴儿干都司后,将永宁寺碑拆除运往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实中华前所未有之耻。为宣示主权,特下旨命布达重修永宁寺、阿海书写碑文,在永宁寺的石岩上再立一座碑。
状元郎阿海领了圣旨,运笔如飞,迅速将《乾元十九年再建永宁寺记》写成,文曰:“伏闻天道沧桑,逢百年而有圣人出,救世济民,以慰华夏。蒙古亦夏后氏之苗裔。维我大可汗复兴元祚,天下归服。仁德所至,四海八荒、九州万方闻风向化而朝者,络绎不绝。惟奴儿干之地虽远,虎尔哈、赫哲、鄂伦春、鄂温克、费雅喀、达斡尔等族亦心慕中华,率众归附。上嘉其志,命敖汉伯布达、工部员外郎阿海等赐爵给赏、劳慰还之,于满泾站开设商埠补诸部日用不足,复命重修永宁寺。江北(指黑龙江以北)及海外诸民,得衣服器用、谷米酒食,皆欢呼雀跃,顿首而谢曰:‘莲慈悲,道高尧舜,我等甘心臣服,子孙世代永无异意矣’。以斯观之,我圣朝非独弓马甲于天下,仁德亦甲于天下也!尧舜之治,不过九州之内;莲之治,万方之外,百姓无饥寒者。政治普化,服安远人,懿欤尚矣!伟欤懋哉!高山崇崇,云雨兴焉;海波滔滔,蛟龙生焉;国势蒸蒸,万姓归焉。正谓我朝与天同体,永永无极!故为文以记,传诸后世。乾元十九年十月廿一日立。敖汉伯布达、工部员外郎阿海”。
这篇充斥着对莲大可汗的奉承之言,专为溜须拍马而作的马屁文章在后世引起极大反响,竟被某些史学家誉为永宁寺三座石碑中最有历史价值的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