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4章 跃马扬鞭入盛京(上)
人刚一走,大学士博贝便禀道:“大汗,科尔沁人与满清联着姻,您不怕此人一去不复返吗更不该释放那一千科尔沁俘虏,若此人归而复叛,这等于是在帮敌人恢复实力”。
“呵呵,不过一千人而已,朕还真没放在心上。让他们回去后替朕宣传、将大卫的军威和朕的仁慈传播至四方也好”,苏勒坦大笑,“博贝,你是智者,可惜胸襟小了些。为汗者,眼中看到的理应是万里山河,岂是区区一个科尔沁部”
“大汗圣明,奴才井底之蛙,听您一说,方才茅塞顿开”,博贝赶紧逢迎,哄得大可汗眉开眼笑。
——
势如破竹,真正的势如破竹!王国泰率八千降军刚抵达义州城下,还未来得及喘口气,城门便开了,义州巡检王定陆二话不说率一百五十余名兵丁跪地投降。是的,此时的义州只有一百五十余名守军。另一个时空,这地方被清朝用于安置投降的察哈尔部。可在这个时空,察哈尔部的牧民只有部分被清廷编入旗中,另一部分成为大卫国的子民,义州的人口比另一个时空少了很多。清廷只在义州设巡检司衙门,由一巡检率一百五十余名兵丁守卫,隶属于广宁县。卫国的日益强大,引起连锁反应,为加强北方的守御,清廷比另一个时空早了三年在广宁设县,且置参将一员、兵马两千守卫。
辽东乃大清龙兴之地,必须派些忠心耿耿的官员守卫方好。广宁参将石琳便是清廷眼中的自己人,二十四岁的年纪便授了参将。人家朝里有人!其父石廷柱本是大明的广宁守备,后金攻广宁时,二话不说便降了清,官拜大清的镇海将军。大明的守备降了大清,并非不忠,而是石氏本姓瓜尔佳,压根就是满洲子弟,自然要跟着努尔哈赤混饭吃。因为是在后金势力尚小时投降的,又是满洲大姓瓜尔佳氏的分支,颇受清太祖、清太宗和顺治帝的信任,四年前以少保兼太子太保致仕,进封三等伯。作为石廷柱的第四个儿子,顺治帝顾念老臣,再加上前些日子,石琳的三哥、和硕额附石华善在美峪所城被卫军枭首示众,死得壮烈,大笔一挥,将石琳拔拟擢至广宁参将之位。
按说与伪汗莲有杀兄之恨,石琳理应拼死抵抗、和卫军不死不休才是。可人家也有难处,他本有两千部下,前不久卫军攻掠辽东,被盛京昂邦章京乌库礼抽调走了一半,如今广宁城内仅有一千士兵。这如何敌得过石参将并不迂腐,坚决不做螳臂当车之蠢事,听说卫军进入义州境内,立即脚板底抹油、率一千部下往盛京逃命去也。
不费吹灰之力又夺下军事重地广宁,王国泰直呼这功劳立得容易,忙令部下加快行军速度。一路上,中安、沙河铺、羊肠河、小黑山、大黑山诸堡皆不战而降。这些军堡的守军都是隶属广宁参将的屯丁,半兵半农,本就不是什么精锐,听说卫军杀了平王爷、攻下锦州,广宁参将老爷也溜了,如何敢战纷纷投降。为扩大实力,王国泰也不多说,从各堡屯丁中,挑选了一千身强力壮的,编入自己营中,将手中兵力扩大至九千,然后率军继续前进,进入了辽河套,将辽河西岸的全部土地纳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