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酷酷的橙子
第269章 预言家郭嘉(第2页)
“郭嘉回来后得知这个消息,立即跑来提醒曹操。”
“说自己本意是软禁刘备,小用而不使其掌重兵即可。”
“丞相不杀刘备,必有深略远虑,不过也不应该放其离去。”
“古人云,一日纵敌万世之患。”
“被提醒后,曹操恍然大悟,就立即派人去召回刘备,可刘备根本不予理睬。”
“曹操也只能希望自己心腹能维持住徐州的局面,如此刘备也不会有什么作为。”
贾诩丞相一时心软,最终酿成大祸,放跑了刘备。
当初郭嘉想要保下刘备的时候,他也是同意这么做的。
为什么郭嘉不直接让丞相杀死刘备,却提出了一个软禁的建议。
连一个不出名的谋士都能看出来的真相,难道郭嘉这种级别的谋士看不出来吗
而这也恰恰就是郭嘉的聪明之处,连他都不得不佩服。
郭嘉知道丞相是个爱才之人,对刘备,尤其是其手下的关羽那是爱到了骨子里,杀刘备是肯定不可能的。
其实丞相在向郭嘉提问前就已经有了自己的决断,只不过想借别人的口给自己找个梯子而已。
所以郭嘉才提出了这样一个丞相比较能接受的中性建议,这样也不至于下不来台。
但他没想到,丞相竟然连软禁也不接受,反而对刘备更亲近。
估计那时的丞相怎么也不会想到,因为这一心软,为自己埋下了天大祸患,后来差点被自己爱重的人才给团灭。
不过还好,华容道遇到了同样心软的关羽,才让丞相逃出生天。
“但郭嘉早已预料刘备必会反叛,所以为了避免三线作战,郭嘉与荀彧谋划再次招降宛城张绣。”
“幸运的是,在贾诩的帮助下,曹操和张绣于十一月结为亲家。”
“果然一个月后,刘备杀了曹操在徐州的心腹造反。”
“而这时袁绍大军又在荥阳与曹操对峙,双方随时会发生大战。”
“荀彧等谋臣都建议先安抚刘备,待与袁绍讲和后再去攻打。”
“但郭嘉却力谏曹操应趁袁绍迟疑攻打之机,起兵夺回徐州。”
“刘备新整兵马,众心未服,如丞相引兵东征,一战可定。”
“但曹操还是担忧袁绍真的会进攻,郭嘉又说袁绍有谋不断,再好的机会摆在他面前也抓不住。”
“此时的袁绍很自大,也不屑于搞偷袭的小动作。”
“而且徐州北部都控制在脏霸手里,所以徐州士族是绝不会跟着刘备陪葬的。”
“我们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夺回徐州,那个时候袁绍即便进攻也晚了,果然一切都在郭嘉所料之中。”
“袁绍在得到刘备的求援书信后不肯发兵,田丰苦苦相求,他也无动于衷。”
“原来袁绍最爱的小儿子生病了,这个儿子长得最像他,又高又帅,他生怕行军后有个好歹。”
“所以现在根本没有心情去打仗,就这样错失了最好的一次机会。”
“而刘备由于迟迟没有得到袁绍军报,眼看曹操大军一日后到达,于是便准备采用张飞的劫营之计。”
“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曹操大军在刚到达徐州后,便折断了红色牙旗。”
“曹操问郭嘉,这主什么吉凶”
“不主别事,今夜刘备必来劫营。”
“张飞、刘备一冲进曹操营寨,就被四面八方的曹军包围。”
“刘备见势不妙,果断放弃指挥,第一时间杀出重围,此次东征仅用了一个月时间。”
李隆基曹操能在官渡之战中打败袁绍,彻底奠定其统一天下的根基,这功劳可以说全在郭嘉身上。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从中可以窥见郭嘉对三国局势的重要性。
郭嘉在曹操帐下其实并没有出谋划策多少,反而一直在帮曹操做决策,可以说是一位盖世谋臣。
曹操有郭嘉这样的肱股之臣,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能遇到这样的臣子。
曹操身为宦官之后,为时人所看轻,实则其为人甚有胆谋,可以成就大事。
曹操时任天下大将军,封武平侯,地位尊崇之至。
曹操在谋士戏志才死后就一直很想找寻得心意的谋臣,接替前者的位置。
这个时候,曹操麾下的荀彧向其推荐了郭嘉。
郭嘉来到曹营后,和曹操一起共论天下大事。
席间曹操被郭嘉的见解深深折服,对郭嘉的礼遇非常之高,两人甚至到了同寝同食的地步。
但不得不承认,以郭嘉后来帮助曹操赢得官渡之战的胜利来看,郭嘉完全担得起曹操这么高的礼遇。
如果他的大唐也有臣子能有郭嘉这样的才华,他也愿意给予这么高的礼遇。
“建安五年二月,袁绍起兵三十万进攻曹操。”
“曹操先后在白马与延津之战中取得胜利,但敌强他弱的局势并没有改变。”
“三月,孙策派遣使者来许昌进贡,顺便打探一下曹操的虚实。”
“曹操与众臣都惧怕孙策会从南边进攻,就有了求和袁绍的想法。”
“但郭嘉却说孙策性子急,谋略少,不过匹夫之勇罢了,他日必定死在小人之手中。”
“况且孙策要进攻我军,必定会出广陵,有陈登在,可以高枕无忧,主公根本不用派遣重兵去理睬。”
“事情的发展果然不出郭嘉的预料,五月,孙策被吴郡太守的门客刺杀。”
“而此时刘表也刚刚平定荆州南部四郡的叛乱,没有恢复元气前也不会向北用兵。”
“就这样曹操再无后顾之忧,于八月带兵去抵御袁绍。”
“紧接着袁绍、曹操两军便在阳武相遇。”
“曹操看到袁绍军队旌旗招展,密集如云,气势正盛的情况下还采取守势,就担忧先进攻会处于不利情况,于是便迟疑观望起来。”
“这时郭嘉赶紧进言,袁绍可以采取守势,但丞相却不能如此。”
“我军精锐,以一当十,应当挫败敌军的锐气,要是拖延几日,粮草短缺,到时候就危险了。”
“丞相以七万之众抵挡七十万敌军,必须当机立断,一旦有迟疑,军心不稳。”
“英明的统帅,就是要立马做出正确的抉择。”
“曹操听取了郭嘉的建议,果断指挥敢死队朝着袁绍大军杀过去。”
“面对这一小支部队,袁军左右两翼居然有骚动不安的后退迹象。”
“曹操看准这个机会,派出精锐骑兵侵扰。”
“这一战厮杀到天黑,要不是刘备三千人马立住阵脚,曹操就不只是取得小胜而已。”
“这场战斗也大大打击了袁绍急切攻下许昌的嚣张气焰。”
“战后曹军退至官渡下寨,扼住了进军许昌的咽喉。”
“袁军追击到距离曹营近百余米驻扎的延绵三十里,与其形成对峙。”
“此后近两个月内,袁军用筑堡垒、挖地道等各种方式偷袭,但都被曹军一一化解。”
王安石连孙策死在小人之手都可以预测到,老夫不得不佩服。
要是成功预测其他的大事件,他还可以说是郭嘉根据一系列情报推断出来的。
可孙策的死因却能准确无误的预测到,这就不只是神机妙算这么简单了。
曹操派人讨伐刘备,结果大败而归。
曹操不服,决定亲自讨伐,遭到全体将士反对。
毕竟此时南下的袁绍已经逼近官渡,官渡一战已是在所难免。
如果再分兵攻打刘备,曹兵必然陷入两面对战的危局。
这时候郭嘉坚定地站在了曹操一方,分析其中的利弊,让曹操能够放心的出兵攻打刘备。
最后的结果也显而易见,当曹军已经将刘备打得不见了踪影,袁绍的部队还不知道在哪个旮旯里逡巡。
就在曹操和刘备、袁绍周旋时,江东豪杰已经被气势正凶的孙策尽数吞并。
曹操向郭嘉询问对付孙策的看法,而郭嘉却能预言到孙策的悲惨结局。
孙策这个人很会笼络人,手下不乏死心效忠的人。
但孙策刚愎自用,疏于防范,统领着百万雄兵,却常常立于危墙之下,将来必死于刺客之手。
最后结果也正如郭嘉所预言的那样,孙策还没来得及跨过江东,便被仇敌的门客刺死。
“由此官渡之战进入相持阶段,曹操一直担忧袁绍会分兵去攻打许都,加上粮草不足的烦恼。”
“所以就有了退兵求和的想法,便询问谋士们的意见。”
“刘晔和荀攸都看出了曹操信心不足才想退兵,于是都给曹操鼓励。”
“表示袁军这一个月已经使用了挖地道等各种战术,这些都被我们一一破解。”
“他们已经没有什么好的战术,要是有好的办法早就用出来了,这就是敌人快要失败的预兆。”
“曹操听了这些话后,心里舒畅很多。”
“可天下第一的郭嘉看出自己主公内心还是不怎么坚定,便让言辞犀利的贾诩与陈煜再去做思想工作。”
“贾诩与陈煜又从各方面分析了利弊,最终让曹操坚持了下来。”
“等到了袁绍内部的巨变,赢得了官渡之战。”
“建安六年三月,郭嘉又辅助曹操打赢了与袁绍的仓亭之战。”
“接着在汝南将刘备打得只能投奔刘表,此时冀州各地多次爆发农民起义,袁绍被搞得心力交瘁病倒。”
“郭嘉据此判断袁绍命不久矣,笃定去世后必会立小儿子做接班人,届时河北再次内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