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分开来


第520章 分开来

 

青年严肃教育委员会是德意志教育及研究部门最重要的机构,没有之一。超过明面上的八大部。具体多特殊呢甚至有独立的办公区。

 

严教委员会办公区域在北威州的波恩,和全球志愿者总部挨得挺近。

 

委员会主席奥尔先生是德意志著名教育家和思想家,小说作品虽未拿歌德文学奖,也是手握毕希纳文学奖。只是奥尔在思想和教育领域的成就更高,所以才会忽略作家身份。

 

“也不知道这个选择,是对是错。”奥尔从进会议室开始,又是水杯弄倒,又是钢笔没墨,都显化了他此时此刻的心情。

 

“此次教材改革,有奥尔先生主持,我们都有信心。”副主席柯尼斯说,“虽然确实此前从未有过先例。”

 

最接近的华夏作家是沈从文先生,他的短篇作品被汉学家乌尔苏拉翻译,有几所德意志大学教材选了,和全面普及的教材入选,还是有点差距。

 

“不过我们连法国作家阿尔丰斯都德月曜故事一都有选入,证明了我们国家包容的形态。”柯尼斯开导,身为副主席的他虽然时常和主席思想上意见不同,但私下是挺好的朋友。

 

也有道理,奥尔点头。月曜故事是都德的短篇集子,第一篇也入选了华夏的教科书,名叫《最后一课》。

 

“那就来看看,这位华夏作家的短篇吧。能否成为第一个。”奥尔说。

 

“我会提高我自己的要求。”柯尼斯说,他感觉至少要比华夏沈先生好吧

 

圆桌会议共有七人,除开征服主席,还有五个委员。其身份要么是报业总编,且长期活跃在教育领域的活动家。又或是某高校的校长,对于未成年教育真都是内行!

 

七人中,有至少三人是不怎么赞同的,不是对作家有什么建议。只是他们不想开拓这个先例。

 

即初中教材中出现华夏作家的作品。

 

研磨蒸煮冲泡一壶咖啡的功夫,顾陆的稿件分发给了他们,是自打收到文件,经过德意志汉学家一周时间翻译成德语的稿件。

 

此处奥尔先生使了点“心机”,三个中短篇,顺序不同,奥尔第一篇是荷尔德林篇,柯尼斯首篇是克莱斯特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