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原来如此(第2页)

 只因薛瑄言其中所涉证词和实据不明,故要求打回重审。 

 那都察院右都御史王文和刑部右侍郎何文渊几番去大理寺申辩,都无功而返。 

 此事金英知道,王振自是也知道。 

 甚至有几次,王振气愤之余,当着金英的面,大骂薛瑄混账。 

 按着王振以往的脾气,那薛瑄该早已经被弹劾的丢官了,只是这次不知为何,竟生生忍下这口恶气。 

 不少王振一方心腹都在暗自议论,是王振念及薛瑄是同乡,是以才手下留情。 

 金英也是这般以为,直到今日王山派来一个王振跟前的小太监递信。 

 金英又得知,薛瑄之所以上那道请旨折子,正是因为王山派人故意在薛瑄面前以言语相激。 

 这一番动作下来,金英觉得自己该卖这个人情。 

 心中只道有些事王振不好明说,加之这次的案子不好办,连刑部右侍郎都宁可辞官,也不愿继续审理。 

 这时候王山来递信,许是王振打算借此案收拾薛瑄。 

 是以,金英才有刚刚陛见之时,那些令王振不解之举。 

 不过,这也不用明说。 

 金英只是点了句,薛瑄上那道请旨折子,真实原因还得在王山那里。至于刚刚陛见时,薛瑄与何文渊大吵一架之言,却是他随意找的借口。 

 王振何等聪明人,到此时哪里还能不明白,王山私下搞出这一套小动作,还一直瞒着他,就是因为他一直将这个侄儿禁足的缘故。 

 也明白了为何刚刚在陛下面前,金英又是挤眉弄眼,又是极力举荐薛瑄。 

 “老金啊老金!你该先问问我的!” 

 “是我的错,我以为王公不好开口,便自作主张应了此事,谁曾想是小山瞒着王公,这事确实怨我。现下如何补救,王公尽管吩咐,我起的乱子,自该负责到底。” 

 “小辈们胡闹,老金你这做叔叔的心疼侄儿本是好心,怎么能怨你!此事就此打住,之后如何,你也莫要再去理会,我自有主张。” 

 “哎!这是什么事儿啊!王公整日忙于国事,我却还给你添麻烦……!” 

 最后,王振反倒是宽慰了金英几句,才止住他不住的自责之语。 

 金英又问及,陛下刚刚让拟薛瑄命案经办官旨意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