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原来如此
眼见金英失魂落魄,范弘便已猜到,他之所以这般模样,定然是与王振有关。
范弘自知帮不了他,只是轻轻拍了拍他肩膀,宽慰道:
“金哥,你也不必太担心,王公没那么小心眼。”
金英似没听见一般,依旧那副如丧考妣的模样。
范弘只得摇头叹气离开。
只留金英立在廊上,独自失神。
也不知过了多久,王振终于从乾清宫出来,他瞧见金英,但却全然不理,直往阶下去了。
“王公……王公……!等等我……!”
金英一边轻唤,一边往这边跑来。
王振却只是不理,甚至脚下还快了几分。
金英加快步伐,好不容易追上,喘吁吁赔罪道:“王公,今日的事……!”
王振却似才看见他一般,顺势截了他的话,故作惊讶道:“呦……!原来是‘金哥’啊!倒是没看见你,是我的不是了!”
金英身体一抖。
‘金哥’这个称呼,上一次于王振口中叫出,还是今上继位之前的事了。
未曾想,今日复又在他口中听到。明知对方故意如此,是心存不满,故意奚落而已,金英哪里敢应。
“王公,快别这么称呼,王公面前,就是叫声‘小金子’,咱也是高兴的很。”
金英这般放低姿态,王振脸色果然好了许多。
金英等他许久,就是为了对之前陛见之时,促成薛瑄主理刑案经办官一事做出解释,见王振脸色稍有好转,忙道:
“王公,刚刚陛下面前,其实不是我要如此,是王公的侄儿王山,特意递信到司礼监。”
金英满脸委屈之色,言下之意,他以为是王振不好出面,才特意借侄儿之口,好让他来促成这件事。
此事从源头说起来,就得细数到数月前。
那次薛瑄从地方调任至大理寺,是内阁递的折子。
后来王振看见,又添了那个死了的巡城御史刘年的名字。
只因那刘年官声太差,引起京城百姓议论,最后因为欺君,被陛下削官为民,终究还是薛瑄补了大理寺少卿的缺。
这薛瑄自打调任大理寺以来,短短三、四个月而已,便复谳命案,昭冤平反十数起。
甚至牵涉王山的一桩旧案,都察院与刑部已经抓了人,只等大理寺走个过场,就将案犯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