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逼问(合章)(第3页)

 于谦笑道:“我家康儿如今在北镇抚司任事,你这侄儿是他麾下,昨日康儿随军出征,我当时还在狱中,所以临行前托你这侄儿照拂家里,没想到竟是你亲戚。” 

 吴宁招了招手,朱骥忙近前。 

 吴宁给于谦介绍: 

 “尚德的父亲和我是旧交,原是锦衣卫百户,可惜英年早逝,这孩子家里也没个其他长辈,就剩下他自己和母亲相依为命。” 

 “他是在我跟前开的蒙,前些日子到了年纪,就照例去锦衣卫顶了他父亲留下的位子,刚去时还是小旗,没过多久,就听他母亲说升了总旗。” 

 “他母亲说,这小子去北镇抚司跟了位好上级,原来说的就是你家大郎啊!” 

 “廷益兄,你说这世界小不小,咱们两家竟然能这样再攀上一层关系。” 

 于谦也笑着道:“确实!” 

 吴宁接着道:“你家大郎如今可是名头不小。那日朝会,我虽站的远,但也不得不说一句,廷益兄,你家大郎如今倒是有你几分气度了。” 

 说到此处,吴宁面带难色,欲言又止。 

 “永清,你我之间,有何话不能直说?” 

 吴宁这才道:“廷益兄你刚回来,京中如今传的一些闲话,你之后听见了,不必去信,这都是有心之人故意污大郎名声。” 

 于谦瞅一眼朱骥,朱骥忙低下头。 

 “永清,究竟在传什么?不妨说与我听听。” 

 吴宁心中也有些后悔,觉得自己不该在这个时候说这些,平白坏了人家一家团圆的和谐气氛。 

 但他又觉得自己不说,于谦终究还是会听到。这样一来,于谦乍一听到这个消息,会不会误会于康。 

 吴宁和于谦相识多年,知道于谦性子。 

 这位向来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对自己孩儿更是有些严苛。 

 吴宁咬了咬牙,觉得还是由自己这个老友说出来,并劝上几句,或许会更好些。 

 于是长叹一声:“廷益兄,近来有人再传,你家大郎的锦衣卫副千户之职,是司礼监那位向陛下讨来的。前两日,工部的王佑便说此事,还说司礼监那位向陛下给廷益兄你求情,陛下已经有些松口。” 

 吴宁察言观色,可惜未从于谦脸上看出任何愤懑之色。 

 于是当即骂道:“呸!这王佑卑鄙无耻,前几日刚刚攀上司礼监那位,就从工部郎中一跃成为工部右侍郎,如今还要污廷益兄和你家大郎的名声。我现在一想起此人嘴脸,腹中就开始翻腾,觉得恶心。” 

 于谦听后,放声大笑起来。 

 “永清,你这么一说,我反而放心了。” 

 吴宁一愣:“怎么说?” 

 于谦邀吴宁落座,朱骥身为晚辈,自然在一旁伺候,接过刘妈妈递来的瓷壶,为二人续上热茗。 

 于谦满意的点点头。 

 这才说起缘由来:“康儿在我跟前这些年,他的性情虽有些跳脱,但行事向来有规有矩,之前我还怕他可能因为历事尚浅,被人利用。如今你说对方故意放谣言,污康儿声名,看来康儿确实让他们吃了哑巴亏。” 

 “不说这个,永清你来得正好,我刚有事要问你。” 

 “廷益兄请讲。” 

 “永清,你可曾听说,康儿呈旨随军出征,是何人向陛下举荐的?康儿即便略有微功,但之前可一直是白身,何人能向陛下举荐他?他又如何当得起陛下亲下旨意,让他随军出征?” 

 “廷益兄,你问这个,确实知道的人不多,恰恰我知道一点,我也是无意间得知,你家大郎随军,是大司马向陛下讨要的,而且是向陛下讨要了两次,陛下才应允的。” 

 “是他?”于谦皱眉。 

 “廷益兄怎么了?可是有什么不对?” 

 于谦却看向朱骥,“尚德,你是不是还有什么事瞒着我?” 

 吴宁也看向朱骥:“你若是有什么事敢隐瞒,看我不收拾你,还不快说。” 

 于璚英在一旁,见势头不对,也有些担心大哥,于是随着一起逼问道:“呆头鹅,不许瞒着爹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