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9章 培养(第2页)
他第一批实验的瓷器就是青花,这个时代已经有了青花瓷,不过质地比较粗糙,颜色也偏黑,远不及元青花的水准,就算这样的水平,在市场上也很抢手,轻易卖到青白瓷两倍的价格。
元青花除了胎质、釉料和工艺的进步外,最重要的是进口的苏麻离青颜料,这个时代还没有。
苏麻离青主要特点是含钴、低锰、高铁,还含硫和砷,国内的青花颜料主要是高锰高铝,后世虽然可以化学合成更均匀的颜料,但是耐久性不行,长时间光照很容易褪色。
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主要还是配方和工艺精度的问题,这个时代没有后世各种精密仪器,曾凡自己一件件设计制造工具和量器,新型研磨工具,新型拉坯器具。
他带着李有信为首的几个少年,从选料开始,研磨、和泥、制取各种颜料、釉料,搭建新窑,从零开始做起,采用他的全新工艺制造新品种瓷器。
到了这个时代后,曾凡的生活变得更纯粹了,在庄园里他就是老大,每天可以把大部分时间用来研究新的瓷器工艺,这里一切工作都有条不紊的进行。
时间很快过去了三个多月,曾凡采用全新工艺的第一批青花瓷器终于烧了出来,尽管数量比龙窑少很多,成品率却比龙窑高了两成。
更主要的是新工艺实验成功,他也培养出一批专业人才,制定了详细的工艺流程,以后可以源源不断的生产。
这批青花瓷器质地洁白细腻,釉色清亮,比那些官窑的精品看上去都漂亮,拿到店铺里不到一天时间,就被客户抢购一空,单价比原先的青白瓷翻了五倍,管销售的主管刘大年笑的嘴都合不拢。
他们的窑口一下子在景德镇出名了,很多大客商主动登门,要求订购他们的青花瓷器,有的还愿意全款付定金,只要求可以优先提货。
曾凡在这里买窑做瓷器是为了找人,销售的范围越大,找到人的机会也大,现在获得认可,说明他的计划第一步成功了。
于是,逐步缩减青白瓷的产量,调集部分人手,新建馒头窑,增加青花瓷产量,器型也从开始的实用餐具为主,增加大件花瓶之类的产品,这个工艺难度高,但是可以卖出更高的价格。
生产进入正常流程,大家收入和生活条件也都提高了,曾凡获得窑口上上下下衷心拥戴,他又开始操起熟悉的工作,召集庄园内的那些年轻子弟,办起补习班,每天拿出一个上午的时间,教她们读书认字。
窑工大多是文盲,他们的子弟也大多都没机会学习,这个年代读书需要高昂的成本,还很难能读出名堂,不如早早的跟着学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