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辽国奸细(三) (第3页)

 女吏们对压井依旧很感兴趣,挨个上手去试。

 “到底是这样的东西好,以前的水井,孩子去打,一年总要掉下去那么一两个。”

 钱阳县就两口甜水井,井口颇宽,有些做父母的看孩子打了几次水,自以为孩子能干了,便放手叫孩子去干。

 结果掉进井里,虽说最后都捞起来了,但到底看着吓人。

 这压井就要将井口密封起来,无论如何都不会叫人掉下去,还不淋雨不落灰,实在是踏实的好东西!

 “就是贵,所以一个村一个能安一个。”工头看她们兴致不减后又说,“这做压井的材料没那么容易锈。”

 女吏问:“是阮姐说的不锈钢吗?”

 工头摇头:“不是,不锈钢,工厂还搞不懂呢!用的马口铁,就是压罐头用的铁皮。”

 女吏们多管民生,对这些东西了解的不多,但也知道哪怕铁都是极贵的,马口铁,哪怕是阮姐,都很少拿出来用。

 这些东西都是钱阳县挣钱的利器。

 在外头无往不利。

 不过商人们还是很奸诈的,他们将罐头带回去,仔细撬开罐子,把里头的蔬菜瓜果倒出来,重新用陶罐装好再去售卖。

 铁皮罐子到时候进货的时候再送回来,能抵不少货款。

 他们不用陶罐,是因为陶罐易碎,且密封不好,一路颠簸后里头的食物便要变质,铁皮罐头密封倒是容易,一压就好了。

 但商人们之所以运送到之后就换容器,一是不怕路上损耗,二是开了罐也能放些日子,三则是怕马口铁流出去,自己被官府找麻烦。

 商人们对这条金子铺出来的上路商路还在意的。

 可能比阮响更在意钱阳县好不好。

 就在女吏们排着队想体验压井时,外头突然跑进来了一个平头女兵——棉帽都跑掉了。

 “姐姐们!阮姐在哪儿!有要事!”

 “辽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