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辽国奸细(三) (第2页)
“总叫他们自己去担水浇地,实在是太耗费体力,又耽搁时辰了。”
“倘若能直接引水进村子,那日子得多好过啊。”
“既然有了蓄水池,水车是必要有的——倘若能找个地势低些的地方放水车,便不不用再叫人去踩,踩水车可是个重活,非三俩壮汉不可。”
“若是找不着能放的地方,工程队能不能找个好地方挖一挖?麻烦一时,却叫农人们顺遂一辈子呢!”
工头被问得头晕脑胀,他连忙讨饶:“姑奶奶们,不是我不说,可上头的文书没下来,我也不晓得啊!”
女吏们这才放过他,但仍有谈兴:“倘若能将各村的路都连起来,那得省多少事!土路难通,颇废脚力,这是那边朝廷做的蠢事!有钱赔给辽国,没钱修路!”
没当女吏以前,她们对路的好坏是毫无感知的。
城里的路她们都走不了几步,村里的就更与她们无关了。
然而轮换着下了几次乡后,便都察觉到了修路的好处。
不止是方便出行,更便于农户们的生活。
以前路不好,农户们的粮食大多只能等着粮商去收,价格如何自然是粮商说啥是啥,那么多粮食,不是一辆牛车能拉走的,更遑论一个村。
就是他们知道粮商把自己坑了,那也只能牙齿落了和血吞。
嫁出去的女儿想回一趟娘家也是千难万难,一对夫妻一起走,都容易遇到意外。倘若在路上摔断一条腿,又没有遇到过路人,那就真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
买东西就更难了,有时村子甚至只能指望货郎。
路不好,农民的日子就好不了,虽说那些村子现在已经不归县衙内的女吏们管了。
但她们还是想为曾经负责的村子争取争取,能早一日修好水利和路,农民们就早一日过好日子。
“阮姐说,想要富,先修路。”女吏们很以为然,“一条好路,真是一条命道啊!”
工头松了口气,只要她们不再追着他问,他便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