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暗巷惊心,旧影未散(第3页)
顾承砚踩着积水冲进顾氏纺织厂时,工头老吴正带着几个伙计修围墙。
他扯下脸上的油布,指节敲了敲新砌的砖墙:"这墙多高?"
"六尺半,少东家。"老吴抹了把脸上的雨水,"您上次说要能藏下三辆卡车,咱把东墙根的煤堆挪了,挖了条地道直通后河——"
"停。"顾承砚打断他,顺着围墙往南走。
雨水顺着他的帽檐砸在地上,溅起的泥点染脏了他的裤脚。
走到第三个墙角时,他突然蹲下,指尖抠进砖缝里——那里有道半指宽的裂缝,能看见墙内填的碎石。
"老吴!"他的声音冷得像冰锥,"这墙是新砌的?"
老吴的脸瞬间煞白:"昨儿后半夜刚砌的,说是防...防小偷..."
"防小偷?"顾承砚猛地站起来,雨水顺着雨衣下摆成串往下掉,"小偷能扛着机关枪翻进来?"他扯下老吴脖子上的工牌,"去账房领三个月工钱,明天别来了。"
老吴的膝盖"扑通"砸在泥水里:"少东家!
我错了!
是张管事说...说您忙着商会的事,不用把墙砌太实..."
顾承砚的瞳孔骤然收缩。
他想起张管事三天前递的那份《纺织厂修缮预算》,想起上面被他大笔勾掉的"围墙加固"条目——那时他以为,日本人的目标还在绸庄。
"陈阿四!"他对着雨幕吼了一嗓子。
陈阿四从车间跑出来时,裤脚卷到膝盖,手里还攥着半块砖:"少东家!"
"去把张管事找来。"顾承砚将工牌甩在老吴脚边,"另外,让林师傅带二十个壮工,今晚必须把全厂围墙翻修一遍。
砖要浸足石灰水,墙根埋碎瓷片——"他的声音突然低下去,像被雨水泡软的棉絮,"若雪说过,墙是死的,人是活的。
可这墙要是塌了,活人也得遭殃。"
等顾承砚巡查完所有厂区回到绸庄时,天已经黑透了。
煤油灯在账房案头噼啪炸了个灯花,苏若雪正坐在藤椅上整理文件,发梢还沾着雨珠。
她面前堆着半人高的账本,最上面那本的封皮泛着陈年老纸的脆黄。
"回来了?"她抬头笑,从茶盘里端出一碗姜茶,"我让厨房熬了热乎的。"
顾承砚接过茶碗,指尖触到她冰凉的手背。
他正要开口,却见苏若雪的动作突然顿住——她翻到账本中间时,一张泛黄的照片"唰"地滑出来,落在两人中间的案上。
照片里是个穿月白衫的少女,站在顾氏老宅的紫藤花架下,发间别着朵茉莉花。
苏若雪盯着照片里的面容,呼吸陡然急促起来——那分明是她自己的模样,却比现在至少小了十岁。
"若雪?"顾承砚放下茶碗,伸手去拿照片。
苏若雪抢先一步按住照片,指尖在背面摸到一行小字。
她轻轻翻过照片,墨迹已经褪成浅灰,却依然清晰:"你我皆是棋子,唯有破局者可活。"
窗外的雨还在敲着青瓦。
苏若雪望着照片里自己年少的笑容,忽然想起今早巷子里那堆人为垫高的煤渣,想起沈佩兰在监狱里说的"黄浦江底的棋",想起顾承砚每次看她时,眼底那丝她从未读懂的深意。
她的心跳声盖过了雨声。
照片边缘的锯齿状裂痕刺着她的掌心,像某种被刻意留下的线索。
"承砚..."她抬头时,正撞见顾承砚落在照片上的目光。
他的喉结动了动,伸手覆上她按在照片上的手。
雨夜的风卷着潮意钻进窗缝,吹得账房的留声机转盘轻轻转动。
《天涯歌女》的旋律混着雨水的叮咚,在两人交叠的手背上流淌。
苏若雪望着顾承砚泛红的眼尾,突然觉得,有些真相或许从来就不是藏在暗巷里的军刺,而是藏在最亲近的人眼底,那道她从未留意过的,欲言又止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