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不可同归的仕途(第2页)
第二天清晨,当衙役们发现林远时,他早已气绝身亡,脸上带着惊恐和不甘的表情。从那以后,青阳县的县衙内又多了一个传说,每当夜幕降临,人们总能听到两个人的哭泣声,一个是女子的,一个是男子的,仿佛在诉说着他们那不可同归的仕途和悲惨的命运 。
林远的死讯像瘟疫般在青阳县传开,百姓们扼腕叹息,街头巷尾皆是议论声。而在县衙深处,道士望着林远的尸体,面色凝重。他察觉到,那厉鬼的怨气虽因沉冤得雪消散了大半,却因执念衍生出更诡异的诅咒——所有试图揭开青阳县官场黑幕的人,都将被卷入这无尽的轮回。
新任县令是个叫陈安的中年人,听闻林远的遭遇后,表面上吓得战战兢兢,私下里却另有盘算。他暗中找到曾与王大人、知府勾结的富商,想要接过他们的“衣钵”,继续谋取私利。富商们起初还有些疑虑,但陈安信誓旦旦地保证会让一切照旧,甚至能做得更隐蔽。
就在陈安与富商们觥筹交错时,县衙里又开始出现异样。陈安的书房时常传出桌椅挪动的声响,深夜伏案时,还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在墙上扭曲变形,仿佛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操控。有一次,他正在清点受贿的银票,突然发现所有银票上都浮现出林远和那女子的脸,嘴角带着嘲讽的笑,吓得他把银票撒了一地。
更可怕的是,陈安的梦境里频繁出现阴森的古宅。梦里,他被一股力量牵引着走进古宅,只见林远和女子并排坐在大堂上,面色惨白如纸。女子幽幽开口:“既然你想走他们的老路,那就来陪我们玩玩吧。”话音刚落,古宅的门轰然关闭,无数黑影从四面八方涌来,将陈安团团围住。
从梦中惊醒后,陈安开始变得疯疯癫癫。他总觉得林远和女子就在身边,无论走到哪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一闪而过。在一次审案时,他突然指着公堂角落大喊:“别过来!别过来!”随后便口吐白沫,倒在地上不省人事。
没过几天,陈安就暴毙而亡,死状比林远更凄惨。他的双眼圆睁,瞳孔里映着两个模糊的人影,嘴角还残留着惊恐的弧度。
此后,青阳县县令的位置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烫手山芋。朝廷接连派了几任官员,不是离奇失踪,就是疯疯癫癫被送回老家。渐渐地,青阳县成了一座“鬼衙之城”,无人敢踏入半步。
多年后,一位云游的高僧路过青阳县。他在县衙外驻足良久,长叹一声道:“冤冤相报何时了,执念成魔,终害苍生。”高僧进入县衙,在林远和女子殒命的地方,诵念七七四十九天经文。
在诵经的最后一晚,天空电闪雷鸣,一道金光闪过,众人仿佛看到林远和女子的身影缓缓升空,脸上终于露出了解脱的神情。高僧告诉百姓,唯有将过往的贪腐罪恶彻底铭记,让清正廉洁的风气扎根,青阳县才能真正迎来新生。
自那以后,青阳县的诡异现象渐渐消失。但那段充满血泪与冤魂的历史,却永远刻在了青阳县百姓的心中,时刻警醒着后来者,仕途之路,当以民心为本,以正义为道,否则,便是一条不可同归的绝路。
岁月流转,青阳县渐渐褪去往昔的阴森。新任县令陆明远到任时,城中百姓皆抱着观望态度,生怕这位新官也步了前人后尘。陆明远不同于以往官员,他上任后先在县衙门前立了块石碑,上面刻着高僧留下的警示箴言,又将林远等人的案件卷宗整理成册,供县衙官吏研读。
然而表面的平静下,暗流仍在涌动。一日深夜,陆明远在书房研究前任留下的未结案件,烛火突然剧烈摇曳。他抬头,只见窗棂外飘着半透明的人影,那模样与记载中林远极为相似,却透着股说不清的阴冷。人影飘进屋内,声音沙哑:“莫要重蹈覆辙……”话音未落,整个书房陷入黑暗。
次日,陆明远派人四下打听,得知城外乱葬岗处时常传来呜咽声。他带着衙役前往探查,在一处破败的坟茔前,发现了刻有“林远之墓”的残碑。碑旁杂草丛生,隐约露出半截腐烂的锁链,锁链上还沾着暗红色痕迹,似血非血。就在众人准备修缮坟墓时,陆明远的随从突然发疯般冲向乱葬岗深处,嘴里喊着:“我错了!别抓我!”待众人追上,那随从已气绝身亡,手中死死攥着一张泛黄的纸条,上面写着“贪墨者,死无全尸”。
这件事后,陆明远愈发谨慎。他发现,每逢朔月之夜,县衙地牢便会传出铁链拖拽声,仿佛有无数冤魂在申诉。为彻底查清真相,他乔装打扮走访民间,意外从一位白发老人口中得知,青阳县地下埋藏着一座古代刑场,曾有无数蒙冤者在此处被秘密处决。而历任贪腐官员,似乎都在暗中与这处刑场产生某种诡异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