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长乐坦白身份(第2页)
子夜时分,静谧的氛围被微风轻轻打破,烛火在风中摇曳不定,忽明忽暗。跳跃的火苗为这原本神秘的场景又增添了几分诡异的色彩,光影在墙壁上舞动,仿佛无数幽灵在诉说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赢挚神情专注,将玉简小心翼翼地浸入昆仑紫草汁中。那昆仑紫草汁散发着独特的香气,与地窖中的神秘氛围交织在一起。随着玉简与药液的接触,原本看似空白的墨迹开始如同苏醒的精灵,逐渐显化出字迹。
长乐抑制不住内心的好奇,微微凑近,眼睛紧紧盯着玉简。只见上面呈现出的是徐福东渡前的密录:“臣徐福启:墨家钜子藏典籍千卷于骊山地脉,公子挚以机关躯镇守......”看到这些文字,长乐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她的眼神中充满了震惊与难以置信。
更让她惊愕的是,简尾的画押竟是李斯的字迹。这一发现让她的大脑瞬间陷入混乱,无数的疑问涌上心头。而当她看到本该记载焚书令的竹简上,实际刻着的却是百家典籍的藏匿坐标时,她的内心犹如掀起了惊涛骇浪。
“阿兄焚的是赝书。”赢挚轻轻叩击铜镜,镜中仿佛映出当年咸阳宫密室中的场景。那是一个充满紧张与神秘的夜晚,年轻的赢挚神色紧张却又带着坚定的决心,正将真本《诗经》藏入青铜齿轮。他的声音低沉而缓慢,仿佛在揭开一段被历史尘封的伤疤。
“那些年我走遍六国,把典籍刻进农具、融进兵器。陇右陌刀上的《齐民要术》,范阳犁头的《孙子兵法》,皆是如此。”赢挚缓缓诉说着,眼神中透露出对那段岁月的回忆与感慨。
长乐静静地听着,心中的震撼如涟漪般不断扩散。她从未想过,历史上那场震惊天下、被后人无数次讨论和叹息的焚书事件背后,竟隐藏着如此巨大而惊人的秘密。那些被世人认为已经在烈火中化为灰烬的珍贵典籍,竟然以这样一种巧妙而隐秘的方式得以保存。而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赢挚多年来默默的坚守与付出,他如同一位孤独的守护者,在历史的长河中,为文明的传承点亮了一盏微弱却永不熄灭的灯。
三更的梆声如同一记重锤,打破了夜的寂静,将沉浸在历史谜团中的两人拉回现实。赢挚轻轻叹了口气,缓缓展开贴身藏着的《山海经》残卷。这本残卷伴随着他历经了无数的风雨岁月,书页已经泛黄,边角有些破损,仿佛在诉说着自己饱经沧桑的经历。
然而,在赢挚眼中,它却是无比珍贵的宝物,承载着古老的传说、神秘的知识以及文明的火种。书页间滑落一片咸阳宫瓦当,那瓦当虽历经岁月侵蚀,却依然保留着独特的韵味。当面上墨家矩子纹与太医署铜人足底印记严丝合扣,仿佛是跨越时空的呼应。
赢挚指着瓦当,神色凝重,语气中充满了使命感:“墨家机关术造我这具身躯,本为守护典籍传承。每甲子更替时,需取新朝文明火种重铸心脉——太宗革新科举,便是今世的火种。”
长乐静静地听着,努力理解着赢挚的话语。虽然心中有了一些模糊的概念,但仍有诸多疑惑如同乱麻般缠绕在心头。忽然,她像是想起了什么重要的事情,伸手快速抓住赢挚腕间的银铃。那银铃受到触动,轻轻晃动,发出清脆悦耳却又带着一丝神秘的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