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准备好再次席卷亚洲了吗?(第2页)
因为网民规模小,所以网络上的言论在整个社会层面能起到的声量也小。
很多媒体都不太重视网络言论,大多数人都觉得网络上就是瞎讲,不作数的。
但在“口碑维护”这一块,范彬彬的团队尤其注重网络。
比如现在。
各个论坛上对于范彬彬官司的细节披露就比纸媒还要详细。
未成年签约、琼瑶公司涉嫌诈骗,再衍生到琼瑶公司所代表的台资公司的运行模式。
简单点说就是这些港台公司都是资本家,吃血喝肉的,一家公司一次性可以签几十人,各种超长年限,无底薪无补贴,火了再榨干你,不火就赚你违约金,像范彬彬这种就是火了,但老板看不惯,所以还是要打压你。
更恐怖的是,现在内地很多公司都照搬港台模式.
总之神通广大的网友披露后,算是给当下还很单纯的内地网友们开了眼界。
很快网民们就知道,范彬彬之所以被封杀,全是因为她敢于反抗。
这就很能让人对她产生同情心和敬佩心。
这个时候范彬彬还说永远感谢琼瑶。
你看看,人美,还善。
这同情心不得爆表啊!
当然也有人表示,这太夸张了,琼瑶多有才华一人啊,不太可能做这种恶心事吧
然后又有神通广大的网友直接拿出琼瑶的光辉历史。
什么,她原来是小三上位
什么,她的三观居然这么不正
什么.
一时间,琼瑶的形象在内地网络上开始崩塌。
于是大家更加同情起范彬彬来。
不少人开始期待范彬彬能雄起。
用实际成绩来个打脸!
当然了,还是那句话,现在的网络规模还太小。
上面的很多言论和事情都不会引起更广大社会面重视的。
也是因此,看到网络言论后,何秀琼只是简单汇报了一下。
琼瑶皱了皱眉,首先她对“丫鬟”一事有些疑惑。
我也没对媒体公开说过啊。
不过她也没想澄清。
毕竟她确实有让何秀琼给范彬彬带过话。
以为净身出户就真的万事大吉了
当然得给点教训。
至于“封杀”。
她同样疑惑。
这事儿她依旧没说过。
但她同样没想澄清。
因为就算自己不说,其余台资多多少少都会考虑到这一点的。
现在内地和湾湾合资的剧,除了要在内地市场赚钱外,湾湾市场依旧很重要。
而范彬彬现在在湾湾口碑已经崩塌。
光是这一点,不说范彬彬还没成长起来,她现在就是和紫薇一个级别,台资也得掂量掂量,看是否愿意冒这个风险。
这都是出走的代价。
至于说网络上对自己的负面言论。
她当然是恼火的。
这帮网民懂个屁的爱情。
当然她也意识到网络口碑会影响到社会面。
但旋即传统思想很快占了上风。
她迅速做出决定,增加纸媒和电视媒体上关于新剧的曝光度。
相信关于范彬彬的这阵风很快就被压过。
至于互联网
她觉得同样是一阵风的事,吹过也就没了。
她压根没想过互联网会有记忆这件事
“目前来看呢,情况还是不错滴。”
路江看着报表,很是满意。
社会层面,关于“丫鬟”和“封杀”都是路江授意放出去的。
其实就算他不这么做,范彬彬的现状也同样是如此,琼瑶过些天采访时候也照样会说“丫鬟”。
路江只不过把它提前了而已。
目的也很简单,增强范彬彬的“美强惨”人设。
于是现在,整体社会面的评价对范彬彬来说还是不错的。
忘恩负义什么的,几乎没多少人提了。
这一点也不得不佩服范彬彬。
路江笑着对面前的范彬彬问道:“你是怎么想到把所有收入都还回去的”
“我其实没多想,只觉得这样做会更好而已。”
范彬彬用牙签插了一块西瓜,“啊,张嘴。”
路江一口咬下,点赞,“你这一手确实不错,点睛之笔。”
两年多来所有收入全还回去,而且还是抵押房子还回去的。
这就让大家觉得范彬彬够惨,也够有魄力,并不是传言的那般想赚钱想疯了,而是真的不想被继续压迫。
当然也有很多人猜测范彬彬是不是找到了下家。
这种猜测一时半会是没法摁下的。
只能用接下来的行动慢慢调整。
再看网上的。
现在网上一边倒的支持范彬彬。
而琼瑶的口碑却急速下滑。
对此范彬彬就好奇道:“网络的威力真有那么大吗”
不怪她这么问。
因为网络舆论的话语权得到2003年才开始变得重要。
这一年,非典、孙某刚案、刘某涌案等重大事件引发了广泛的网络讨论。
这些事件中的网络舆论成为了影响事件发展的关键性转折力量。
比如孙某刚之死引发了公众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和收容制度的广泛质疑,最终迫使这些不合理的制度退出了历史舞台。
同年的“刘某涌案”也促进了司法制度的改革。
这些事件都彰显了网络舆论话语权的巨大影响力。
也是因此,这一年被称为“网络舆论年”,是网络舆论开始由边缘走向主流的重要标志年。
另外,网民群体大多都是年轻人。
这些人也都是路江和范彬彬接下来作品的主要消费群体。
而且网民的增长速度有多快路江可太清楚了。
今年年初一千万不到,到了明年年初就是逼近3000万。
所以别看现在范彬彬的口碑只在这块边缘阵地一边倒地好,看上去没啥用处。
但过不了几年,甚至明年,这些口碑就会回馈给她意想不到的红利。
除了内地外,湾湾方面的网络目前路江的触手还没法伸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