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箱吧,导演!笔名帅不帅

第76章 准备好再次席卷亚洲了吗?

第76章准备好再次席卷亚洲了吗

“现在后悔还来得及。”

京城某法院调解室。

琼瑶儿媳、琼瑶公司当前主事人何秀琼看着对面的范彬彬最后一次提醒道。

所谓的“来得及”,就是现在范彬彬放弃解约,公司便承诺让其参演《烟雨濛濛》,也就是后来的《情深深雨濛濛》。

这部剧现在已经进入开机的最后准备阶段。

经过两部《还珠》后,作为琼瑶又一力作,整个东亚、东南亚影视圈都极为关注。

大家都认为,只要质量不拉胯,播出时候拿下高收视基本无悬念。

是否能复刻《还珠》的现象级热度还不好说,但概率不小。

而且琼瑶公司承诺的角色虽然依旧是配角,但片酬很高,足有4万一集,关键是角色比金锁要丰满许多——何秀琼是这么说的。

这样的条件放在当下任何一个年轻女演员面前,犹豫一秒都是对未来职业生涯的不负责。

但范彬彬却又一次拒绝:“不了,就按现在的调解方案签字吧。”

态度依旧那么坚决。

对面的何秀琼眉头微皱,但也没多说什么,直接签了字。

随后法官宣布,庭外调解完成,官司到此结束。

范彬彬当即起身就要走,却被何秀琼叫住:“冰冰,阿姨让我给你带句话。”

范彬彬驻足,耳边很快飘来一句话:“阿姨说,你在她眼里只有演丫鬟的命。”

“谢谢,你也帮我转告她一句话。”

范彬彬转过头,表情没有任何恼怒,反而是满面春风般的微笑。

这让何秀琼有些许惊讶,毕竟这么多次调解下来,范彬彬的状态感觉从未有过现在这般轻松。

“说吧,有机会的话,我会帮你转告。”

“你听好了,告诉她,她一辈子都是小三!”

“你”

何秀琼大惊。

范彬彬却直接转身,昂首挺胸出门,像是个打胜仗的大将军。

出了法院,早有不少记者在此等候。

见范彬彬出来,记者们一拥而上。

这一次,范彬彬大方地接受采访。

“已经调解好了,直接或者间接赚到的都还给他们了。”

“我永远感谢琼瑶阿姨,但旅途总有终点,谁也不能陪你走完全程.”

“下一站还不知道,但我想,无论未来有多困难,总能走到幸福终点站的”

“接下来的安排我想先好好睡一觉.”

“路江开公司会不会过去只要他不让我签霸王合同,我当然愿意啦”

“.”

次日,关于范彬彬和琼瑶达成庭外和解的消息彻底扩散。

一众媒体也披露了相关细节。

和原时空一样,范彬彬以20万违约金成功解约。

但媒体继续披露,说合同本身就有问题。

当时范彬彬签约时候是未成年,才16岁,且没有监护人在场。

这就让不少人觉得琼瑶方面有诈骗嫌疑。

不仅忽悠小孩,还区别对待,各种打压。

解约得好!

不过报导中还说了。

说虽然20万解约,但范彬彬依旧把这两年多来直接或间接赚到的所有收入,总计33万五千多全还给了琼瑶公司。

也就是多给了13万多。

为了凑足这33万,范彬彬家里还抵押了房产。

这就让吃瓜群众们觉得范彬彬是真够惨的。

小燕子他们个个年入数百万以上,范彬彬两年多只有三十多万。

难怪这姑娘出走的决心这么坚定。

当然大家也觉得这姑娘足够有魄力。

不是谁都肯彻底刮骨切割的。

同时范彬彬在庭外的“励志语录”也被报道出来。

一时间,范彬彬算是刷了一波好感度。

而对于这个官司,接着又有专家开始讨论。

总的就是第一句话,要把范彬彬和琼瑶的解约案例当成典型。

有这样的典型在,未来内娱的经纪合约发展将会更加成熟健康。

不过事情没有那么快结束。

次日又有报纸报导。

据说是采访到了琼瑶本人。

而琼瑶本人对这官司没多少评价,只对范彬彬提出了看法,正是那句“永远是一个小丫鬟,提不上台面。”

一时间,业内大震,觉得琼瑶真够狠的。

所有人都知道这句话有多狠。

可以说,这句永远是丫鬟的评价,几乎将范彬彬钉在了娱乐圈的底层。

这会对她的未来的职业生涯产生巨大影响。

最起码当下她想要接戏,在不动用特殊手段或者有别人扶持的情况下,她的定位就是丫鬟,很难改变了。

同时报纸中的琼瑶还说,相比于范彬彬,小燕子才是天生的演员,紫薇也是。

如此割裂的态度,让不少业内人士觉得琼瑶有些过分。

很多吃瓜群众都开始同情范彬彬。

但支持琼瑶的人却依旧认为,这是范彬彬罪有应得。

只是在合同签约细节面前,这些支持的言论也越来越站不住脚。

而范彬彬接下来要面临的困境还不止于“丫鬟”标签。

据业内某个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接下来范彬彬恐将和所有台资背景的剧无缘。

简单点说就是她现在已经被台资封杀。

而现在的电视剧行业中,台资的力量是很大的。

未来正在筹备以及准备筹备的大制作项目中,过半都有台资背景。

这扇门对范彬彬关上后,范彬彬又不是科班演员,要是没有别的靠山,想红的话,更是难上加难。

所以便有媒体戏称:一部《还珠》,成就了两位主角,却踩死了一个丫鬟。

不过真要说起来,支持范彬彬的依旧是多数。

弱者嘛,天然会得到更多的同情。

更何况这个弱者其实并不弱,她是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的。

比如在网上。

现在网络还没普及开。

全国大概也只有一千万不到的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