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斗女配重生后妙景
5. 银鹊
“臣妾/嫔妾给太后娘娘请安,太后娘娘万福金安。”
妃嫔们行礼如仪,鬓影交错,太后已扶着云姑姑的手转过影壁。
当今太后出身清河崔氏,乃是皇帝生母。先帝爷膝下子嗣单薄,太后能在后宫的刀光剑影间平安诞下太子,又将储君抚养长大,足见其谋略。
而今她年纪亦不过五十有二,因春寒薄冷,便在织金袍子外又套了件墨绿缠枝暗金云纹褙子,显得气度沉稳端方。
太后手上盘着一串青玉串蜜蜡的佛珠,不耐烦道地挥挥手,“都杵在这做什么,平身吧。”
众人方起身,自有宫人抬出一张垫着软垫的凤椅,为太后布座上茶。太后施施然于上首坐下,韩妃便耐不住性子,抢先道:
“太后娘娘,今儿可有一桩稀奇事。早听闻嘉妃姐姐最是体恤下人,今日一见果然不假,连伺候她的素心都有脸面插戴点翠首饰,倒把咱们好几个妹妹都比了下去!”
闻言,太后抬眸,打量了一眼昂首立着的嘉妃同她身后低眉顺眼的素心,微不可察地皱起眉头,“端午夏祭的章程还没定,你们倒有闲心在这儿攀比衣裳首饰。”
韩妃面露得色,嘉妃却犹自气定神闲,只抬手扶了扶鬓发上插戴着的宫花。
殿内气氛有片刻凝滞,皇后愧道:“是臣妾失职。”
见中宫都出声打圆场,太后抿了口茶水,她身旁的清云姑姑便出列道:
“依照宫规,宫女不得佩戴点翠、烧蓝、累丝工艺的首饰。素心姑娘穿戴逾矩,还请往宫正司领罚。”
闻言,嘉妃扑哧一笑,不慌不忙地取下素心发间那支簪子,捏在指间盈盈转了个圈。
“还请太后娘娘细观,这哪里是真正的点翠?”
说罢,嘉妃小指上的护甲抵住簪头,在那喜鹊的羽毛上轻轻一刮,靛青颜料下露出银白底色,“不过是拿银胎作底,用靛蓝混着螺钿粉染的,取个颜色罢了。”
众人这才发现,那支“点翠烧蓝”银簪上的根根翠羽并非真正的翠鸟羽毛镶嵌,而是用蓝绿颜料漆涂在银制簪底上。
太后眉心微动,嘉妃察言观色,笑道:
“太后娘娘一向推行节俭之风,端午典仪将近,年年都要给宫人官眷们赏团扇、夏服、香囊。若是衣衫首饰皆能仿效此簪,想些巧宗,必能节下好大一笔开支。”
后宫众妃,喜豪奢者以嘉妃为首。如今她主动让步,欲行节俭之事,太后自然乐见其成。她把玩着手中佛珠,须臾,展颜笑道:
“后宫有此贤妃,实乃李朝之幸。”
见得了太后首肯,嘉妃顿时喜笑颜开,福身道:“臣妾愿替太后娘娘分忧。”
这便是明晃晃地请权了。
往年宫中大小节典多由德妃一手操办,见嘉妃如此高调地主动请缨,德妃插话道:
“端午毕竟是大节。嘉妹妹此举高义,可未免有以次充好之嫌,臣妾恐怕伤了皇家颜面。”
嘉妃冷哼一声,“慕容氏世代皆为后族,自然不晓得何为国之大体。眼下李朝南征,乃是继前朝未竟之功,兴国安邦的大业。臣妾母家世代为国效力,父兄此刻皆在沙场拼杀;臣妾常伴陛下左右,亦见陛下为军费之事殚精竭虑。”
她面带得色,抬起眼角,扫过在场神色各异的众人:“这些妆饰上的体面,哪里比得上收复南疆失地——大计若成,那才是真真的扬我国威!”
萧氏乃是将门世家,嘉妃搬出家国大义,在场诸人皆噤了声,就连韩妃也识相地闭了嘴。
而她话中明晃晃的“后族”二字,仿佛一个又脆又响的巴掌,倒连凤椅上的皇后同太后都讽刺了进去。
世人皆知慕容氏只有后宫的女人,没有前朝的男人。慕容家几代子侄皆没有争气的,如今只剩下一顶靠恩荫袭来的虚爵,甚至于同为依靠女人裙带谋求皇恩的“后族”,慕容氏尚不如太后出身的清河崔氏,好歹在文官中还有些自己的势力。
妃嫔们行礼如仪,鬓影交错,太后已扶着云姑姑的手转过影壁。
当今太后出身清河崔氏,乃是皇帝生母。先帝爷膝下子嗣单薄,太后能在后宫的刀光剑影间平安诞下太子,又将储君抚养长大,足见其谋略。
而今她年纪亦不过五十有二,因春寒薄冷,便在织金袍子外又套了件墨绿缠枝暗金云纹褙子,显得气度沉稳端方。
太后手上盘着一串青玉串蜜蜡的佛珠,不耐烦道地挥挥手,“都杵在这做什么,平身吧。”
众人方起身,自有宫人抬出一张垫着软垫的凤椅,为太后布座上茶。太后施施然于上首坐下,韩妃便耐不住性子,抢先道:
“太后娘娘,今儿可有一桩稀奇事。早听闻嘉妃姐姐最是体恤下人,今日一见果然不假,连伺候她的素心都有脸面插戴点翠首饰,倒把咱们好几个妹妹都比了下去!”
闻言,太后抬眸,打量了一眼昂首立着的嘉妃同她身后低眉顺眼的素心,微不可察地皱起眉头,“端午夏祭的章程还没定,你们倒有闲心在这儿攀比衣裳首饰。”
韩妃面露得色,嘉妃却犹自气定神闲,只抬手扶了扶鬓发上插戴着的宫花。
殿内气氛有片刻凝滞,皇后愧道:“是臣妾失职。”
见中宫都出声打圆场,太后抿了口茶水,她身旁的清云姑姑便出列道:
“依照宫规,宫女不得佩戴点翠、烧蓝、累丝工艺的首饰。素心姑娘穿戴逾矩,还请往宫正司领罚。”
闻言,嘉妃扑哧一笑,不慌不忙地取下素心发间那支簪子,捏在指间盈盈转了个圈。
“还请太后娘娘细观,这哪里是真正的点翠?”
说罢,嘉妃小指上的护甲抵住簪头,在那喜鹊的羽毛上轻轻一刮,靛青颜料下露出银白底色,“不过是拿银胎作底,用靛蓝混着螺钿粉染的,取个颜色罢了。”
众人这才发现,那支“点翠烧蓝”银簪上的根根翠羽并非真正的翠鸟羽毛镶嵌,而是用蓝绿颜料漆涂在银制簪底上。
太后眉心微动,嘉妃察言观色,笑道:
“太后娘娘一向推行节俭之风,端午典仪将近,年年都要给宫人官眷们赏团扇、夏服、香囊。若是衣衫首饰皆能仿效此簪,想些巧宗,必能节下好大一笔开支。”
后宫众妃,喜豪奢者以嘉妃为首。如今她主动让步,欲行节俭之事,太后自然乐见其成。她把玩着手中佛珠,须臾,展颜笑道:
“后宫有此贤妃,实乃李朝之幸。”
见得了太后首肯,嘉妃顿时喜笑颜开,福身道:“臣妾愿替太后娘娘分忧。”
这便是明晃晃地请权了。
往年宫中大小节典多由德妃一手操办,见嘉妃如此高调地主动请缨,德妃插话道:
“端午毕竟是大节。嘉妹妹此举高义,可未免有以次充好之嫌,臣妾恐怕伤了皇家颜面。”
嘉妃冷哼一声,“慕容氏世代皆为后族,自然不晓得何为国之大体。眼下李朝南征,乃是继前朝未竟之功,兴国安邦的大业。臣妾母家世代为国效力,父兄此刻皆在沙场拼杀;臣妾常伴陛下左右,亦见陛下为军费之事殚精竭虑。”
她面带得色,抬起眼角,扫过在场神色各异的众人:“这些妆饰上的体面,哪里比得上收复南疆失地——大计若成,那才是真真的扬我国威!”
萧氏乃是将门世家,嘉妃搬出家国大义,在场诸人皆噤了声,就连韩妃也识相地闭了嘴。
而她话中明晃晃的“后族”二字,仿佛一个又脆又响的巴掌,倒连凤椅上的皇后同太后都讽刺了进去。
世人皆知慕容氏只有后宫的女人,没有前朝的男人。慕容家几代子侄皆没有争气的,如今只剩下一顶靠恩荫袭来的虚爵,甚至于同为依靠女人裙带谋求皇恩的“后族”,慕容氏尚不如太后出身的清河崔氏,好歹在文官中还有些自己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