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新的发展机遇的出现
灾难过后,家园虽伤痕累累,却也在废墟中悄然孕育着新的生机。刘岗和吴玉站在临时搭建的了望台上,俯瞰着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心中既有对过往伤痛的铭记,更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他们敏锐地察觉到,这场灾难虽带来重创,却也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新发展机遇的大门。
回到办公室,刘岗迅速召集各部门负责人,吴玉也一同参与,一场关乎家园未来走向的会议就此拉开帷幕。刘岗神色凝重又难掩兴奋,目光炯炯地扫视众人,说道:“诸位,这场灾难给我们带来沉重打击,但危机之中亦有机遇。政府已决定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这是我们家园蜕变的契机。我们必须抓住机会,重新规划布局,打造更坚固、更智能的基础设施网络。” 吴玉微微点头,补充道:“不仅如此,科技与教育的发展也迎来新的推动。我们要利用好这股东风,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培育创新人才,为家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在他们的主导下,一系列政策迅速出台。为吸引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提供税收优惠与政策扶持;在科技教育领域,设立专项基金,鼓励科研创新与教育改革。消息一经传出,在居民和企业间引发热烈反响。
其中,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成为重点推进项目。刘岗和吴玉亲自牵头,组织交通部门、科技企业以及专家团队,共同商讨项目方案。会议室内,气氛热烈,各方代表各抒己见。交通部门的老张率先发言:“我们得考虑如何让新的交通系统能适应未来城市的发展,缓解拥堵,还要确保在灾害来临时能保持基本运转。” 某科技企业的技术骨干小李接过话茬:“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能交通信号控制,根据实时路况调整信号灯时长,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专家王教授推了推眼镜,补充道:“但也要注重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防止黑客攻击导致交通瘫痪。” 刘岗认真倾听着,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然后说道:“大家的想法都很好,我们要整合各方优势,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吴玉,你觉得呢?” 吴玉点头表示赞同:“没错,这不仅是交通的革新,更是提升家园整体抗灾能力的关键一步,一定要做到万无一失。”
经过多轮讨论,方案确定下来,进入实施阶段。晨光科技公司作为主要技术支持方,全力投入研发。公司负责人林宇,这位年轻且富有冲劲的创业者,深知此次项目意义重大,关乎公司未来,更关乎家园的交通变革。项目初期,巨大的压力如潮水般向他涌来,研发进度、技术难题、团队管理等诸多问题交织在一起,让他时常在深夜难以入眠。“这是我们公司前所未有的挑战,绝不能搞砸。” 林宇在内心给自己打气。
在研发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时,遇到了数据传输延迟的问题。林宇心急如焚,立刻召集团队成员商讨对策。他眉头紧锁,来回踱步,说道:“这个问题不解决,整个系统就没法正常运行,大家想想办法。” 团队里的技术高手小赵提议:“我们可以升级数据传输设备,采用最新的 5g 通信技术,提高传输速度。” 林宇眼睛一亮,却又有些犹豫:“5g 技术虽好,但成本高,且我们对其在复杂交通环境中的应用经验不足,能行吗?” 团队里的老员工钱工却激烈反对道:“5g 技术太新,风险太大,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一旦出了问题,整个项目进度都得耽误,公司还可能面临巨额赔偿,我坚决反对!我们就用回传统的 4g 方案,虽然慢点但稳当,这才是保险的做法。” 小赵也不甘示弱,提高音量反驳:“钱工,时代在进步,4g 根本满足不了这个项目对数据传输的高要求。现在不抓住机会用 5g,以后我们怎么在行业立足?” 一时间,会议室里争论声此起彼伏,气氛剑拔弩张,双方互不相让。林宇揉了揉太阳穴,内心无比纠结,他深知钱工的担忧有道理,可小赵的话也切中要害。思索良久,他猛地一拍桌子,大声说道:“都别吵了!钱工,我理解你的顾虑,项目容不得半点闪失。小赵,你对新技术的追求也没错,我们确实需要创新。这样,我们先组建一个技术攻坚小组,专门研究 5g 在交通场景下的应用风险和应对措施,同时准备好 4g 备用方案。一周内拿出详细报告,如果 5g 方案可行,我们就逐步推进,一旦出现问题,立刻切换到 4g。大家觉得怎么样?” 众人听后,虽仍有顾虑,但也都认可了这个折中的办法。经过几天几夜的连续奋战,技术攻坚小组成功攻克数据传输延迟问题,5g 技术在测试中表现出色,方案得以顺利推进。林宇长舒一口气,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马上向刘岗和吴玉汇报进展:“刘长官、吴长官,信号控制系统的数据传输问题解决了,我们会加快研发进度,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刘岗高兴地说:“太好了,你们的努力大家都看在眼里,有任何需要政府协调的,尽管开口。” 吴玉也鼓励道:“继续加油,期待看到智能交通系统早日投入使用。”
随着项目推进,林宇逐渐从最初的焦虑与迷茫中走出来,变得更加沉稳自信。在一次与合作方的项目研讨会上,合作方代表提出要在智能摄像头的功能上增加一项极为复杂的人脸识别追踪功能,用于特定场景下的人员监测,而且要求在原定项目交付时间内完成。林宇一听,脸色瞬间变得十分难看,他强压着怒火说道:“你们这个要求太不合理了!这个功能会极大增加系统的运算负担,以我们目前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根本无法满足。而且,增加这个功能意味着要大幅修改整个系统架构,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对项目进度和稳定性都是巨大的挑战。” 合作方代表却态度强硬,毫不退让:“我们不管这些,这功能对我们后续的一系列业务至关重要,必须得加上。你们作为技术提供方,就应该想办法解决问题,不然我们怎么能放心把项目交给你们?要是做不到,我们有权考虑更换合作对象!” 林宇心中一紧,更换合作对象意味着公司前期投入的巨大成本付诸东流,还可能影响公司声誉。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说道:“更换合作对象对双方都没好处,我们一直都在全力以赴推进项目。这样,给我们三天时间,我们集思广益,看看能不能找到替代方案或者优化办法。但如果要实现你们要求的这个复杂功能,时间和预算都必须重新评估。” 回到公司,林宇马上召集团队成员,脸色凝重地说明情况:“这次合作方提出的需求非常棘手,我们面临巨大的压力。但我们绝不能轻易放弃这个项目,大家有什么想法,都尽管说出来。” 团队成员们纷纷陷入沉思,会议室里一片寂静。许久,技术骨干小张打破沉默:“或许我们可以尝试优化现有的图像识别算法,通过增加一些特定的识别模块,在不增加太多运算负担的前提下,实现类似的人员监测效果。” 大家听后,纷纷开始热烈讨论,经过一番深入探讨,最终提出了一个优化算法,既能实现类似的监测效果,又不会大幅增加运算负担。林宇带着这个方案再次与合作方沟通,详细解释了方案的可行性和优势。合作方代表听后,态度有所缓和,但仍有些疑虑:“这个方案听起来不错,可实际效果到底怎么样,我们还得再看看。这样,你们先做个演示版本给我们,没问题的话,我们再进一步协商合作细节。” 林宇心里明白,这是合作方给的最后机会,他坚定地说:“好,我们一定尽快完成演示版本,给你们一个满意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