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斩桓修无忌扮使者 伐桓玄刘裕多妙计(第2页)

 刘迈心中慌乱不已,他误解了桓玄的用意。

 以为桓玄已察觉刘裕之计谋,自己须赶紧告发,以表忠心。

 这实乃是做贼心虚之态。

 于是,他未上船,坐等天明。

 天明之后,刘迈赶忙进宫向桓玄禀报。

 他将自己所知的一切和盘托出,称刘裕已起兵造反,意图谋夺皇位。

 桓玄闻听此言,大惊失色。

 他万万没想到,刘裕竟敢如此大胆,公然起兵造反。

 桓玄心中暗自思量:“这刘裕乃是我手下猛将,如今却起兵造反,实乃大患。

 我若不及早除之,恐后患无穷。”

 他当即下令,当面封刘迈为重安侯,欲稳其心。

 刘迈磕头谢恩之后退朝而出,心中却是忐忑不安。

 然而,事有不幸。

 就在刘迈退朝之后,却有人于桓玄面前进谗言。

 那人说道:“陛下,那刘迈放走周安穆,必与其同谋。

 他如今虽被封为重安侯,但心中未必服气。陛下当心其反噬之。”

 桓玄闻言,心中大怒。

 他本以为刘迈已归顺自己,却没想到他竟敢背叛。

 他当即下令,将刘迈下狱治罪。

 同时,将王元德、辛扈兴、童厚之三人亦抓入狱中,与刘迈一同治罪。

 且说那桓玄召来弟弟桓谦及丹阳尹卞范之等人,商议对策。

 众人围坐一堂,各抒己见。桓谦主张立即发兵,攻打刘裕。

 他说道:“那刘裕起兵造反,意图谋夺皇位。

 我等若不及早除之,恐后患无穷。

 当即发兵攻打,将其一举歼灭。”

 桓玄听了桓谦的话,却是犹豫不决。

 他心想:“那刘裕乃是我手下猛将,如今起兵造反,必有所备。

 我若贸然发兵攻打,恐难以取胜。

 不如驻军覆舟山,坚守待敌。

 待其粮草耗尽之时,再出兵攻打,定能取胜。”

 桓谦见桓玄犹豫不决,心中焦急万分。

 他再三坚持自己的主张,说道:“陛下,那刘裕起兵造反,士气正盛。

 我等若不及早攻打,待其势力壮大之时,便难以收拾了。

 望陛下三思而后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桓玄听了桓谦的话,心中仍是犹豫不决。

 他想来想去,难以决断。

 最后,他勉强点了点头,说道:“好吧,就依卿之言。

 命顿邱太守吴甫之及右卫将军皇甫敷往北阻挡刘裕之军。

 务必将其阻截在江北之地,不得让其渡过长江。”

 桓谦等人闻言,心中大喜。

 他们赶忙领命而去,准备出兵攻打刘裕。

 一场大战,即将拉开序幕。

 而那刘裕得知桓玄已派兵阻截自己,心中却是毫不畏惧。

 他闻听桓玄已经发兵,心中那股积压已久的怒火瞬间被点燃,士气大振。

 他挺直了腰杆,自称总督徐州事务,任命孟昶为长史,镇守京口。

 京口,这个战略要地,此刻在刘裕的眼中,就如同他起义的基石,坚不可摧。

 他迅速集结了两州的义军,一共一千七百人,这些勇士们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南下讨伐逆贼。

 刘裕看着他们,心中充满了信心。

 “何无忌,你来起草檄文,声讨桓玄的罪行!”刘裕的声音坚定而有力。

 何无忌领命,当夜便伏案撰写檄文。

 烛光摇曳,映照着他专注的脸庞。

 他的母亲刘氏悄悄走到门边,偷窥着儿子的一举一动。

 看着儿子那激昂的文字,刘氏边哭边说:“吾儿啊,吾虽不及东汉之东海吕母,但你能如此有出息,为娘死也瞑目了!”

 她知道,这是兄弟之仇,不可不报。

 无忌撰完檄文,已是鸡鸣时分。

 次日一早,他便将檄文呈上了刘裕。

 刘裕接过檄文,仔细浏览了一遍,随即命人将檄文发往各地。

 那檄文上写着:

 自晋以来,国家多难,忠良受害,逆臣桓玄篡权肆虐。

 天未忘我,桓玄气数已尽。

 其篡权以来,连年干旱,百姓困苦,家破人亡。

 吾等痛心疾首,日夜奋战,搜寻忠烈,暗中谋划。

 辅国将军刘毅等皆忠烈之士,誓死一战。

 益州、江州等地亦与吾等心意相通,共扫荆楚。

 近日已斩伪官,义军已集,文武官员争先恐后。

 吾刘裕推辞不过,担此重任。

 望上靠祖宗保佑,下赖义士之力,消灭逆贼,清扫京城。

 诸公侯大人皆应向忠向义,岂可向那狡猾小子低头?

 今日之举,乃良机也。

 檄文到后,望如律令执行!

 再说桓玄自刘裕起兵以来,日日惊慌失措,如坐针毡。

 有人在他面前说刘裕等人乃是乌合之众,成不了气候,有何可怕?

 桓玄摇了摇头,对左右的人道:“你们不懂,刘裕是当今的英雄人物;

 刘毅家里穷得叮当响,赌博却能一掷百万;

 何无忌跟他舅舅特别像,都是勇猛无畏之人。

 他们一起干大事,怎么能说他们成不了呢?”

 言罢,他长叹一声,满面忧色。

 不多时,坏消息如潮水般涌来,吴甫之在江乘战败身亡,皇甫敷在罗洛桥也败死。

 桓玄心中大乱,急召桓谦、卞范之商议对策。

 二人领命前来,桓玄将当前的局势一一告知,并命桓谦驻守东陵,卞范之驻守覆舟山西,合兵两万,以御刘裕大军。

 刘裕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至覆舟山东,他令将士们饱餐一顿,随后将余粮尽弃,誓师决战。

 将士们个个士气高昂,他们知道,这一战关乎国家的命运,关乎百姓的安危。

 战鼓擂响,喊杀声震天撼地。

 刘毅执长矛一马当先,冲入敌阵。

 刘裕提刀紧随其后,他眼神坚定,动作迅猛,如同猛虎下山。

 将士们个个奋勇当先,如虎入羊群一般冲进敌阵,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

 喊杀声、刀剑相交声响成一片,直欲把天穹撕裂。

 恰此时,风起云涌,刘裕趁机顺风放火。

 火势熊熊,映红了半边天际。

 桓谦、卞范之的部队被大火烧得焦头烂额,乱作一团。

 他们纷纷逃窜,有的被火烧死,有的被刘裕的将士们斩杀。

 刘裕乘胜追击,几路并进,势如破竹。

 他挥舞着战刀,一路砍杀过去,敌人闻风丧胆,纷纷溃逃。

 桓玄早知刘裕军勇猛无比,早已令殷仲文在石头城备船,以备不时之需。

 此刻闻听桓谦败讯,他急令儿子桓升骑马出城,至石头城外上船顺江而逃。

 刘裕乘胜而入,一鼓作气攻占了建康。

 城中百姓惶恐不安,四处传言着桓玄败逃的消息,人心惶惶。

 刘裕深知此刻稳定民心的重要性,于是立即命人贴出告示,安抚百姓的情绪。

 告示上写着:“桓玄逆贼已败,我刘裕誓要恢复晋朝之荣光。

 百姓们无需惊慌,安心生活即可。”

 贴完告示后,刘裕又将军队移镇守于石头城,设立留守官署,统管百官。

 他站在城头上,望着城中逐渐恢复平静的街道,心中暗自庆幸自己及时安抚了民心。

 随后,刘裕下令毁掉桓家的祖宗牌位,重塑晋朝祖宗的神牌,供奉于太庙之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一举动,让城中百姓看到了刘裕对晋朝的忠诚和决心,也让他们更加相信,刘裕是真正能够带领他们走出困境的领袖。

 接着,刘裕派刘毅等人追击桓玄,务必将其擒获。

 同时,他令尚书王嘏带领百官前往迎接被桓玄挟持的皇帝。

 王嘏领命后,立即组织百官出发,他们心中都充满了期待和激动,终于要迎回真正的皇帝了。

 在处理完这些紧急事务后,刘裕又下令将桓氏亲族尽数擒获斩首,以示惩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