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斩桓修无忌扮使者 伐桓玄刘裕多妙计

话说刘裕和众人一番密谋之后,心里已经有了计较。

 他找了个由头,对何无忌说:“无忌兄,咱们今日出去打猎如何?”

 何无忌一听,心里明白,这打猎不过是幌子,实则是要去召集那些心怀忠义的勇士们。

 二人一路快马加鞭,四处联络英豪。

 不多时,便聚集了一百多人。

 这其中,有二十余位更是声名显赫,个个都是能独当一面的好汉。

 说起来,这二十余人可真是不得了。

 有刘裕的亲弟弟刘道怜,那是一条响当当的汉子;

 还有魏咏之,以及他的两个弟弟魏欣之、魏顺之,一家子都是英雄;

 檀凭之和他的弟弟檀祗隆、叔叔檀道济、堂兄檀范之、堂侄子檀韶,这一家子更是了得,个个武艺高强;

 刘毅的堂弟刘藩,那也是一员猛将;

 孟昶的同族弟弟孟怀玉,也是智勇双全;

 再加上向弥、管义之、周安穆、刘蔚、刘珪之、臧熹、臧宝符、臧穆生、童茂宗、周道民、田演、范清等人,这二十余位,哪一个不是智勇双全之士?

 他们被选为起义的先锋,那是实至名归。

 何无忌看着这一群英豪,心中豪情万丈。

 他说道:“各位兄弟,今日咱们就要假扮皇帝使者,去斩了那桓修,为天下除害!”

 众人一听,皆是热血沸腾,齐声应道:“愿听无忌兄差遣!”

 于是,何无忌一马当先,身披使者服饰,挥鞭直入丹徒城。

 其余党徒紧随其后,个个神色肃穆,仿佛真的是皇帝派来的使者一般。

 桓修在城中,丝毫未觉异样。

 他听闻有皇帝使者至,心中还暗自得意,以为是朝廷要嘉奖他呢。

 于是,他兴冲冲地出城迎接,哪知迎接他的却是死神的镰刀。

 无忌一见桓修,二话不说,拔出佩刀便斩。

 那桓修还未反应过来,登时便毙命于刀下。

 无忌这一刀,干净利落,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随后,无忌与手下人大喊:“讨伐叛贼,为民除害!”

 城中官员士兵一听,皆是惊恐四散,无人敢与之抗衡。

 他们知道,这些人是来真的,不是闹着玩的。

 刘裕也骑马冲入官府,张贴安民告示。

 那告示上写着:“桓修叛逆,已伏法。

 吾等乃忠义之士,特来除害安民。

 望百姓勿惊,各安生理。”

 城中百姓一看,心中稍安,不多时,城中便安定下来。

 众人将桓修的尸体装入棺材,抬到城外,挖了个坑埋了。

 这桓修一生作恶多端,如今终于落得个如此下场,也是罪有应得。

 埋了桓修之后,众人又召来东莞人刘穆之,任他为官府主簿。

 刘穆之也是个有才能的人,他一来,便把官府的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

 接着,刘裕又派刘毅前往广陵,嘱咐孟昶与刘道规即刻响应。

 刘毅领命而去,心中暗自思量:“此次起义,关乎天下兴亡,定要全力以赴。”

 孟昶与刘道规依计而行。

 他们假意劝桓弘去打猎,约定次日清晨出发。

 桓弘这个蠢货,还以为真的是去打猎呢,心中还暗自高兴,以为能玩个痛快。

 次日天方蒙蒙亮,孟昶等人便带着数十壮士,候在官府门前。

 那桓弘还在梦中呢,哪知死神已经悄悄逼近。

 门一开,孟昶等人便如猛虎下山一般,冲入府中。

 桓弘正在喝粥呢,见众人冲进来,还愣了一下。

 刘道规可不客气,持刀上前,一刀便将桓弘劈死。

 那桓弘就此不明不白地丧了命,连句话都没留下。

 众人随即集合人马,渡过长江,与刘裕会合。

 刘裕见孟昶等人前来,心中大喜,说道:“兄弟们来得正好!

 咱们如今已经斩了桓修、桓弘两个叛贼,接下来便是要讨伐桓玄了。

 大家可要齐心协力,共谋大事!”

 众人齐声应道:“愿听刘大哥差遣!”

 刘裕看着这一群英豪,心中充满了信心。

 他知道,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

 于是,众人便商议起接下来的计划来。

 有的说要先攻打桓玄的老巢,有的说要先切断他的粮草供应,还有的说要先策反他的手下。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

 刘裕听了大家的意见后,沉思片刻,说道:“兄弟们说得都有道理。

 不过,咱们要先稳住阵脚,慢慢筹划。

 不能急于求成,以免打草惊蛇。”

 众人一听,都觉得刘裕说得有理。

 于是,大家便按照刘裕的吩咐,各自去准备去了。

 他们知道,接下来的战斗将会更加艰难,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就这样,刘裕和众义士们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来。

 且说那徐州司马刁弘,闻听丹徒有变,心中甚是惊疑。

 他赶忙召集了手下的文武官员,带着一众兵马,浩浩荡荡地来到了丹徒城下。

 那刁弘骑在高头大马上,远远望去,只见城墙上人影绰绰,似是有备而来。

 他心中暗自嘀咕:“这丹徒城中究竟发生了何事?莫非是有人谋反?”

 正当刁弘心中疑惑不解之时,只见城墙上一人挺身而出,身着铠甲,手持长剑,威风凛凛。

 那人正是刘裕,他站在城墙上,高声诈称道:“郭江州已拥护皇帝,在寻阳反正。

 我等亦接密诏,欲除叛贼。

 今日,桓玄之首级,当悬于大航之上示众。

 诸君皆为大晋之臣,无故至此,究竟意欲何为?”

 刁弘等人闻言,皆是一愣。

 他们抬头望去,只见刘裕神色坚定,语气铿锵,不似作伪。

 刁弘心中暗自思量:“这刘裕所言,莫非是真?

 若真是皇帝密诏,我等岂不成了叛贼?”

 他越想越觉得心虚,便赶忙下令撤兵而去。

 恰在此时,只见远方尘土飞扬,一队人马快马加鞭赶来。

 那队人马正是刘道规、孟昶等人从广陵带来的千余兵马。

 他们一路疾驰,眨眼间便来到了城下。

 刘裕见状,心中大喜。

 他即刻命刘毅去追杀刁弘,务必将其擒获。

 刘毅领命而去,带着一队人马追了出去。

 不多时,便见刘毅归来复命,称已将刁弘击溃,其兵马四散而逃。

 刘裕闻言,点了点头,心中稍安。

 他随即又令刘毅修书一封,派周安穆持信进京,催促其兄刘迈起兵响应。

 原来刘毅之兄刘迈留在建康为官,桓玄欲使其任竟陵太守,刘迈正欲收拾行李赴任。

 且说那周安穆接了书信,心中明白此事关乎重大。

 他不敢耽搁,赶忙骑马进京。

 一路上,他心中忐忑不安,生怕计划泄露,祸及自身。

 待他来到刘迈府中,将书信呈上,刘迈接过书信,看罢之后,却是犹豫不决。

 刘迈心中暗自思量:“这起兵之事,非同小可。一旦失败,便是身家性命难保。

 我若参与其中,岂不是将自己置于险地?”

 他想来想去,难以决断。

 周安穆见刘迈犹豫不决,心中焦急万分。

 他恐计划泄露,祸及自身,便匆匆告辞而去。

 连王元德、辛扈兴、童厚之等人亦未及告知。

 刘迈思来想去,仍是难以决断。

 他心想:“我若赴任竟陵太守,或许能避开这场风波。

 待事态明朗之后,再做打算也不迟。”

 于是,他决定半夜上船,先赴任以避祸。

 然而,事有凑巧。

 就在刘迈准备上船之际,忽接桓玄来信。

 那信中问道:“北府人心如何?近日见刘裕,不知其所为。令卿一一禀报。”

 刘迈接信之后,心中大惊。

 他本以为桓玄对此事尚不知情,如今看来,却是早已有所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