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第2页)

 这个砲窠,就是填放砲石的地方。 

 砲梢的另一端系着数十根拽索,又被称之为砲索。 

 在发动时,先填入石头,再用数十人——没错,一般是四十人为一组,同时拽动绳索,将石头抛出去。 

 加上运石、填石等等程序,一辆砲车运行需要近六十人之功。 

 单人力就算了,主要是这玩意还打的慢,容易坏,抛两次石就得换绳子。 

 周彻决定对砲车进行改进: 

 他取消了砲索,将绳索换成了数吨重的重砣;在砲梢一端加入扣发装置。 

 如此,使用之时,只需激发扣发装置,重砣沉下,将石抛出。 

 新砲推出后,效果极佳! 

 这玩意用的人力少,投石速度快、打的更远、威力更大! 

 八九十斤的石头,能够轻易抛上山去。 

 山上工事压力变大,常有被轰塌。 

 赤延陀只当周彻造的砲车更多了,只能加派人手修缮、加建工事。 

 周彻命张伯玉调集人手,加紧制砲。 

 他又召紫镇东,让他收拢一批陶匠,制作大量陶器。 

 “陶壁要厚一些,不能过于脆弱,需能受的住力。” 

 “上面的封口要紧实,愈多愈好!” 

 紫镇东也不多问,领命去办了。 

 许破奴找了过来,面色严峻:“殿下,一件怪事。” 

 “怪事?” 

 周彻将手中的东西放下。 

 那是方才张伯玉和紫镇东送来的,统计的这几日砲车和陶罐赶至数量。 

 “山崖上有十二人纵身跃下,身裹毛毡,躺在地上不曾动弹。” 

 “我差军中医官去看了,医官说生死未知,不能擅动。” 

 常年板着脸的盖越都露出惊容:“从山顶上跳下来?” 

 周彻扯起一旁的披风:“带路!” 

 周彻抵达时,十二人中,有八人已经盖上了白布。 

 “见过六皇子殿下。”一名军医行礼,并递上一沓信。 

 其中几张,已是染血模糊:“他们手里握的,死也不曾松开。” 

 “六……六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