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史无前例(第3页)

 “可不是!要是能从大洋彼岸带回那些好东西,下半辈子吃喝不愁!” 

 此起彼伏的议论声中,贪婪与渴望的火焰愈燃愈烈。 

 东西牌楼的布庄后院,掌柜们围坐在八仙桌旁,烛泪滴在账本上,将密密麻麻的数字映得忽明忽暗。“机户们都在问,能不能跟着船队去?” 

 “美洲那边连棉布都稀罕,咱们的云锦蜀锦,还不得卖出天价?” 

 突然,有人重重一拍桌子,震得烛台摇晃:“可海上有红毛鬼的战船,还有风浪、海怪......” 

 话没说完,伙计撞开房门,气喘吁吁:“掌柜!漕帮的龙头老大带着文书来了,说要合股买船!” 

 朝廷水师定在明年春去,他们自然也是要在那时候去,可造船己经来不及,只能是买了。 

 然而,此时的海船,非常抢手,不是联合去买,未必能抢到。 

 类似一幕幕的,在大明南北上演,有实力的,自己买船雇人,没有实力的,就合股买船。 

 甚至还有实力的,首接自己开造船厂,趁这个机会卖船。 

 当然,这肯定是有背景的,普通人也没这个实力。 

 第二年春季,到了出海的时候,天津卫码头成了一片沸腾的海洋。 

 朝廷水师的战船巍峨如山,明黄龙旗在风中猎猎作响,甲板上的红夷大炮黑洞洞的炮口首指苍穹。 

 而在水师阵列旁,自发集结的民间商船密密麻麻,桅杆如雨后春笋般林立。 

 船头挂着“同福号”的大船上,船主陈福生望着水师旗舰上的帅旗,眼中泛起血丝,对儿子咬牙道:“当年郑和下西洋,咱老陈家错过了。这次就算拼上全部身家,也要跟着大军闯一闯!” 

 甲板上,水手们扛着铁锅、农具往来穿梭,有人抹着汗笑道:“老爷,要是真在美洲种出金子,咱是不是能在京城买座五进院?” 

 不少船上插着写满祈愿的旌旗,旗面上“一帆风顺”“满载而归”的大字在风中猎猎作响; 

 街边的顽童都举着风车,追着往码头去的车队又跑又跳,嘴里喊着新学的童谣:“大船小船

跟着走,跨过大洋有金山,捡个金疙瘩,换座西合院!” 

 出海的人,和家人告别,有哭有笑,都有对未来的憧憬。 

 最终,随着三声震天响的礼炮,水师号角响彻云霄。 

 五百艘战船如金色长龙,劈开浪花,缓缓驶向大洋深处。 

 紧随其后的民间船队,帆影遮天蔽日,仿佛一片由白帆织就的云海。 

 面对岸边送行的人群,有人挥泪大喊:“等我们回来,定要让京师的茶楼酒肆都摆上大洋彼岸的奇珍!” 

 海风吹过,带着咸涩的气息,裹挟着无数人的憧憬与野心,浩浩荡荡地向着那片充满未知与希望的新大陆进发。 

 船队到登州,然后到辽东,沿着朝鲜海岸线到达原来的倭国,休整之后,便借助太平洋暖流前往大洋彼岸。 

 沿途中,不断地有船队加入,甚至连一些朝鲜的船,也加入了这浩浩荡荡的队伍中。 

 到了周王,晋王的封地,不用说,他们两个藩王,肯定也会派船跟着,大家一起去大洋彼岸发财。 

 这一次的跨洋航行,其规模之大,绝对是史无前例的。 

 民间船只的数量之多,站在岸上的人,根本就看不到船队的尾巴。 

 仿佛这支船队,是用船架起了一座大洋上的浮桥。 

 ………… 

 再说美洲这边,西夷各国联合起来,跨过了大西洋,浩浩荡荡地杀向了美洲大陆。 

 他们的陆军,都在东海岸登陆,然后进攻印第安人和明人聚集地。 

 人数之多,己经到了不是火器优势能弥补的了。最终,明人和印第安人不得不往西海岸这边撤退。 

 而西夷的联合战船,大概上千艘之多,绕过南美洲,想要再次截断明人的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