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缅甸宣慰司(第2页)

 甚至到了后来,他们还发动了咒水之难,杀了南明最后的文官武将,并把永历帝送给了满清。 

 再说戚继光这边,他原本就为了南方战事在做准备的。 

 比如,在筹备物资方面,有安排专人负责粮草供应,确保前线部队随时都有足够的补给。为了避免长途行军中的疲劳和疾病,还随军配备了大量药材和随军医师,以便及时处理伤病员。为了应对可能的恶劣天气,戚继光还准备了大量的帐篷和保暖衣物,确保士兵们在任何环境下都能保持战斗力。 

 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南方之战准备,正好都用上了。 

 等到圣旨一到,戚继光就领着在南方训练的军队,开往云南去了。 

 ……………… 

 东吁王朝的入侵初期显得十分顺利,凭借着其骑兵部队的速度优势,他们迅速突破了大明边境的部分防线。 

 然而,这种短暂的成功很快就被证明是致命的误判。由于东吁王朝过于自信,没有充分估计到大明军队的实力和反应速度,导致他们

在后续的交锋中陷入了困境。 

 事实证明,之前为所欲为的东吁王朝,可以在别的势力面前为所欲为,但是在大明这边,连大明的地方军队,对他们来说,都是硬骨头。 

 而朝廷之所以还要调戚继光过去,那是因为存了灭东吁王朝的打算。 

 沐王府这边,领着地方驻军和调集来的原征讨倭国的军队,在反应过来之后,很快就把东吁王朝国王莽应龙所领之军赶回了宣慰司境内。 

 这么一来,莽应龙终于见识到了大明军队的战力。不过,他也不是非常在意。 

 因为宣慰司和云南交接的这片区域,那是十万大山,道路非常不好走。 

 一般来说,明军也不可能看得上他们的地盘。 

 因此,莽应龙就当是撞了一回南墙,既然此路不通,他就回阿瓦城休整休整,准备去撞其他墙来补充这次撞南墙的损失。 

 然而,让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如果没有李文贵的蝴蝶效应,那还真被他们猜对了,但是如今不一样,戚继光很快就领兵进入了云南。 

 原本就跟随他去征讨倭国的那些土司军队,如今属于朝廷的军队,一见朝廷派他来了,顿时都是非常兴奋,算是见到厉害的老领导了,当即一个个都是抢着要当先锋。 

 戚继光倒没有大意,先是和黔国公以及云南巡抚商量,了解了缅甸宣慰司的情况之后,便决定以精兵出击。 

 这样不但保持了战力,还能减少后勤的压力。等到打败敌人之后,后续再派更多的军队前去驻扎。 

 于是,在他的计划下,以几千军队为一路,兵分多路,雷霆之势攻入了缅甸宣慰司的腹地。沿途的城市和要塞纷纷投降或被攻克,许多东吁将领见势不妙,甚至都选择了倒戈投降。 

 在行军过程中,戚继光充分发挥了大明军队的战术优势。他采用了灵活多变的战术组合,一方面利用火器部队进行远程压制,另一方面派遣精锐步兵实施近距离突击。 

 东吁王朝的军队,不管是在训练程度上,还是装备方面,都不是戚继光所领军队的对手。哪怕他们也有不少打了不少仗的老兵。 

 可这些老兵,又没有和真正的精锐之军交战过,只是一见面,在明军用火器干脆利落地收拾了他们的杀手锏战象之后,就一溃千里了。 

 “大帅,前方就是阿瓦城了!”远远看到一座城池时,身边的向导便立刻禀告道。。 

 “好,”戚继光点点头,“这是我们最后的目标,务必一举拿下!” 

 他说这个话的时候,相当自信。 

 在他看来,大明军队的敌人,其实压根就不是东吁王朝的军队,这只是土鸡瓦狗而己,而是这里的气候和交通,真是太差了! 

 亏了是用南方军队前来讨伐,如果调京营的话,哪怕有诸多手段保证,估计也会有不少战斗减员。 

 随着大明军队的步步紧逼,东吁王朝内部的矛盾和分裂逐渐加剧。曾经团结一致的贵族们开始互相指责,彼此怀疑,甚至出现了一些叛徒向大明投诚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