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告老还乡(第2页)
不管如何,这也算是灭国之功了,每个人都对回国之后的封赏期待了起来。
当然,也有人担心朝廷不会兑现封赏,或者封赏太过小气。
等到五月份的时候,远征军终于回到了京师。
不用说,京师百姓肯定是万人空巷,都去看热闹了。特别是京营出征将士的家属们,更是犹如过年一般。
远征军凯旋,自然也带回了俘虏,是那些被俘的大名。
这一次,就没有上次倭王那样高规格的献俘仪式了。
主帅谭纶只是和迎接他们的内阁次辅张居正做了交接,织田信长、德川家康等一众倭国俘虏都交给了刑部,准备回头处置。
美酒好肉,犒赏,然后全部入驻京营营地,等待第二天隆庆帝的亲自检阅。
等到第二天一早,京营校场上,军容严整的大明远征军将士们,身姿挺拔,宛如一排排苍松,他们身上的铠甲虽沾染了征途的尘埃,却依旧闪烁着铁血的光芒,那是历经战火
洗礼的荣耀印记
没有让他们换新衣,也是昨天张居正特意交代的,就是要他们展现沙场归来的原本模样。
在远征军将士列队完毕没多久,隆庆帝朱载坖便到了。他身着明黄色龙袍,头戴冕旒,在一众朝臣与宦官的簇拥下,迈着沉稳而威严的步伐登上了检阅台。
随着一声声激昂的号角响起,检阅正式开始。
将士们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有序地从隆庆帝面前走过。不用说,战场归来的将士,都是经历了血与火,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彰显了大明军队的铁血纪律与英勇无畏。
隆庆帝看得不时点头,一支军队能不能打,多少还是能看出来一些的。
最后,军队再次列阵完毕。
“陛下圣明,我等愿为陛下效死!”将士们齐声高呼,声音响彻云霄,仿佛要将他们的忠诚与热血,都倾诉给这位大明的主宰。
隆庆帝抬起手,示意将士们安静,然后缓缓开口:“众将士听令!此次出征,你们历经艰险,扬我大明国威,实乃朕之肱骨,国之栋梁!朕定不会亏待你们!”
台下顿时响起一片山呼万岁之声,将士们的眼中闪烁着激动与期待的光芒。
他们知道,论功行赏环节正式拉开帷幕。
首先,隆庆帝看向一位身材魁梧、面容坚毅的蒙古将领,正是蒙古万户巴特尔。“巴特尔听封!你虽出身蒙古,却一心向我大明,此次征战,屡立奇功,朕封你为忠义王,与顺义王并列,享同等尊荣!望你日后继续为我大明戍守边疆,保我百姓安宁!”
巴特尔单膝跪地,激动地说道:“陛下如此厚爱,臣愿肝脑涂地,以报皇恩!”
这一封赏,不仅是对巴特尔个人的嘉奖,更是大明对蒙古各部的分化与拉拢。
对于那些跟随出征的土司军队,隆庆帝也有安排,让他们衣锦还乡,成为各自所属土司领地内的朝廷带兵将领,不受土司节制!
这一举措,无疑是在削弱土司势力,加强朝廷对地方军事力量的掌控。
那些被封赏的将领们,既惊喜又惶恐,纷纷跪地谢恩,心中暗下决心,定要在今后的日子里,好好表现,不负皇恩。
对他们来说,己经见识了朝廷军队的战力;如今又有朝廷作为靠山,他们又没能臣服原本的土司。
而大明京营,作为此次出征的主力之一,也得到了丰厚的赏赐。即京营扩建,凯旋的京营将士全部升官!
这一消息一宣布之后,如同惊雷般在京营将士中炸开,欢呼声瞬间响起。
这些将士们,原本就对京营的未来充满期待,如今得到这样的赏赐,更是士气大振。他们明白,这不仅是对他们战功的认可,更是意味着京营在大明军事体系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
朝堂之上,文官集团同样迎来了重大变动。谭纶凭借在此次军事行动中的出色谋划与调度,被隆庆帝召入内阁。
谭纶一向以军事才能与政治智慧著称,他的入阁,让内阁的权力格局悄然发生了变化。
而俞大猷和戚继光,这两位大明的名将,更是凭借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与赫赫战功,被封为伯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