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剑阁孤臣泣血时(第3页)

 

\"啪\"的一声,姜维捏碎了瓦当。瓷片划破掌心,鲜血滴在\"汉\"字残纹上,宛如盛开的梅花。他从怀中掏出个油布包,里面是诸葛亮的《将苑》残卷:\"告诉弟兄们,钟会谋反之心已显。三日后,等我信号。\"

 

陈寿望着他眼中的火光,突然单膝跪地:\"末将誓死追随!\"远处传来梆子声,姜维抬头望向成都方向,那里的武侯祠此刻应是香火断绝。他摸出怀中的丞相遗像,用鲜血在背面写下\"克复\"二字——这是他与诸葛亮的约定,也是他对汉家最后的承诺。

 

第五折 忠魂不泯照山河

 

钟会谋反的檄文传到剑阁时,姜维正在擦拭诸葛连弩。檄文上\"清君侧\"的字样刺得他眼眶生疼,却听见帐外传来魏军的窃窃私语:\"听说邓艾死在绵竹道上,鲜血染红了整条河谷...\"

 

\"将军,钟会让我们攻向长安!\"陈寿冲进帐中,\"这是天赐良机!\"

 

姜维抬头,看见对方腰间别着的汉军佩刀——刀柄上缠着的红绳,正是霍弋妻子的陪嫁。他点点头,将连弩递给陈寿:\"去告诉弟兄们,就按丞相当年在上方谷的法子。\"

 

三日后,魏军先锋抵达陈仓古道。姜维勒住马,望着两侧陡峭的山壁,心中默数:\"一,二,三...\"当钟会的帅旗进入视野时,他猛地挥剑:\"放!\"

 

滚木礌石如暴雨般落下,夹杂着浸透火油的麻布。陈仓古道顿时陷入一片火海,魏军骑兵的惨叫声此起彼伏。钟会在亲卫的保护下退到谷口,却见姜维勒马立于高处,手中连弩直指自己咽喉。

 

\"伯约!你竟敢...\"

 

\"我是汉臣姜维!\"他的声音盖过熊熊烈火,\"钟会,你以为挟天子以令诸侯就能成事?\"连弩发出嗡鸣,箭矢破空而去,擦着钟会耳际钉入身后的巨石,\"看看这箭杆上的字!\"

 

钟会定睛一看,箭杆上赫然刻着\"汉丞相诸葛武侯制\"。他忽然想起父亲钟繇曾说过,诸葛亮的连弩能\"一弩十矢俱发\",眼前这个年轻人,竟将其改良为七矢连射。

 

\"杀!\"姜维身后突然响起震天的呐喊,陈寿率五千汉军从山道杀出,他们的衣甲上都缝着武侯祠的香灰,仿佛带着丞相的遗志。魏军大乱,钟会被亲卫护着向后撤退,却听见姜维在身后大喊:\"记住了!汉家儿郎,永不投降!\"

 

硝烟中,姜维的连弩突然卡壳。他低头查看,发现是当年在祁山之战中被流矢击中的痕迹。指尖抚过凹陷的弩身,他想起诸葛亮临终前的话:\"伯约,此弩可保蜀汉十年平安。\"如今,十年已过,蜀汉虽亡,此弩仍在。

 

夕阳西下时,陈仓古道已堆满魏军尸体。姜维望着东方,那里是洛阳的方向,也是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方向。他解下身上的魏将铠甲,露出里面浸透血污的汉军战袍,然后将连弩埋入山岗——这里,将是他最后的战场。

 

夜幕降临时,阿莱娜带着羌族骑兵赶到。她翻身下马,递过一壶马奶酒:\"将军,轲比能的骑兵已退百里。\"

 

姜维接过酒壶,酒液混着血丝流入喉咙:\"告诉羌王,汉羌永远是兄弟。\"他望向南方,仿佛看见成都的武侯祠在战火中飘摇,\"明日,我们去定军山。\"

 

阿莱娜点头,却在触到他冰凉的手指时惊呼:\"将军你的手...\"

 

姜维笑了笑,月光照亮他鬓角的白发:\"不妨事。等我去丞相墓前磕完头,便带你们回家。\"他转身时,战袍上的\"汉\"字被风吹得猎猎作响,宛如一面永不倒下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