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青天断案传奇故事汇弱水只取一瓢尹
番外 包公的仕途之路2
皇佑四年(1052年)三月,包拯外任河北都转运使,加龙图阁直学士。
包拯到任后,与下属商议:“如今太平之时,我想将部分军队调到内地,既能节省军费,又可加强内地防务,你们意下如何?”
一位下属担忧道:“大人,此举恐涉及诸多方面,且边防兵力减少,是否会有隐患?”
包拯思索道:“我已详细考量,适当调配,不会影响边防。只是不知朝廷能否批准。”
包拯上疏提议后,未得批复。数月后,包拯转任高阳关路安抚使,同年七月调知瀛州。
到了瀛州,包拯便忙着了解当地民情。一日,他与展昭微服出巡,走在街头,听到百姓议论纷纷。
一个老者唉声叹气地说:“咱们这的赋税太重了,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另一个年轻人附和道:“是啊,收成好的时候还能勉强应付,要是遇上灾年,可就真没法活了。”
包拯听在耳里,记在心上。回到府衙,包拯立刻召集下属,严肃地说:“我刚听到百姓诉苦,这瀛州赋税繁重,必须想法子减轻他们的负担。”
下属面露难色:“大人,赋税乃是朝廷定制,轻易改动,恐有不妥。”
包拯皱着眉头,沉思片刻说:“我自会向朝廷上疏说明情况,如实禀报瀛州百姓的艰难。咱们为官一方,若不能为百姓谋福祉,何以为官?”
于是,包拯详细撰写了关于瀛州赋税过重的奏疏,派人快马加鞭送往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