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包公的仕途之路1(第2页)
包拯眉头紧皱,严肃地说:“如此行径,实在可恶。从今日起,只按进贡数量制作和征收砚台,任何人不得多取一方,若有违反,严惩不贷。”
师爷连忙点头:“是,老爷英明。”
包拯离任时,百姓自发前来相送,一位老者捧着一方砚台,说:“包老爷,您在端州为官清廉,这方砚台是我们百姓的一点心意,还望老爷收下。”
包拯连忙推辞:“老人家,心意我领了,但这砚台我不能收,我包拯在端州,本就为百姓做事,怎能收受财物。”
百姓们纷纷称赞:“包老爷真是清官呐!”
庆历三年(1043年),包拯入京任殿中丞。后经御史中丞王拱辰举荐,十一月被任命为监察御史里行,不久升任监察御史。一日,朝堂之上,包拯上奏:“陛下,如今边境局势紧张,臣建议操练军队、挑选良将,加强边境防务,如此方能保我大宋平安。”
仁宗点头:“包卿所言极是,此事就交由兵部商议办理。”
包拯又道:“此外,门下封驳之规,关乎朝廷纲纪,还望陛下重视,废黜贪官污吏,选拔有德有才之人担任州县长官,对于补荫子弟,也应实行考试录取,以防滥竽充数之辈。”
仁宗沉思片刻,说:“包卿所奏,皆为良策,朕准了。”
当时各道转运使兼任按察使,常以苛察互相夸耀,包拯又上奏:“陛下,如今各道转运使兼任按察使,他们往往以苛察互相夸耀,如此行径,不仅扰得地方不安,也于政务无补,臣恳请陛下废止按察使的设置。”
仁宗面露思索之色,问道:“包卿,此举措关乎朝廷体制,你且详细说说这废止的利弊。”
包拯拱手行礼,神色认真:“陛下,转运使本职在于掌管一路财赋,若兼按察使,权力过重,且多以严苛为能事,下面官员为迎合他们,行事不免流于形式,反而忽略民生政务。废止之后,可让转运使专注本职,地方也能少些纷扰,于国于民皆有益处。”
仁宗微微点头:“既如此,便依包卿所奏,废止按察使设置。”
庆历五年(1045年)八月,包拯担任契丹正旦使,出使辽朝。归来后,包拯进宫面圣,禀报道:“陛下,此次出使辽朝,臣仔细观察其边防布置与军事态势。辽人对我大宋边境始终存有觊觎之心,臣以为,当挑选熟悉边关事务的将领守边,特别是代州之地,战略位置重要,更要重视代州将领的挑选。”